基于环渤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辽宁省环保服务业发展研究

来源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环保产业调查的数据,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比环渤海区域,分析了辽宁省环保服务业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生态红利区,充分释放环保服务业活力,加大环保服务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基于环渤海区域框架,协同市场规范化管理等建议。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PAHs)由于它们的毒性以及持久污染环境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和化石燃料使用的不断增加,造成PAHs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即使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对修复如PAHs持久性有机物染物的土壤有广阔前景.本文从植物吸收与积累、植物根系与微生物作用和化学增效作用三个方面总结了植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研究进展,指出工业化和人类活动已经引起自然环境的广泛污染,很多有机污
本文利用GBT7467-198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质控样品,在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下,由不同人员在不同时间内对其进行了定期测量.共汇集了36个系列结果(xi),通过控制图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
本研究利用MODIS气溶胶卫星产品以及NCEP月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近10年年东亚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冬季风指数表征东亚冬季风对气溶胶分布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差异,年际变化幅度较大.1979-2011年东亚冬季风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近10年来东亚地以气溶胶光学厚度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气溶胶排放量增加.东亚地以冬季风对气溶
氮磷含量过高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之一。随着这一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一氧化二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可能会释放较多的N2O.试验以NO2--N和NO3--N为混合电子受体驯化出反硝化聚磷菌,研究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释放的特征.以NO2--N为电子受体时N2O的积累速率、最大
为了综合调查多环芳烃是(PAHs)在大辽河口上游河道经由河口至近岸海域表层水、悬浮颗粒物(SPM)中的分布特征,采用GC-MS检测了该区域表层水和SPM中16种US EPA优先控制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综合分析它们的来源及其生态风险.结果发现16种PAHs在水样中的总浓度(ΣPAHs)为71.12-4254.14ng/L,平均值为748.76±78.29 ng/L;在SPM中的ΣPAHs为19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中.由于过度捕捉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大鲵属肉食性动物,幼体主要以虾、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为主,成体以鱼类、蛙类、螃蟹等大型水生动物为主.2013年1月,以大型无脊椎动物为指示物种对武陵山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主要栖息河段进行生态评
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可在各个环境介质中进行迁移、转化,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周边9个施用有机肥地区的大田土壤和温室土壤,对18种抗性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田土壤和温室土壤中抗性基因的种类区别不大,只有喹诺酮类抗性基因qnrS能在温室土壤检出而大田土壤没有检出.磺胺类抗性基因sulⅠ、sul2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L的检出率均为100%.其它抗性基因,如四环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色金属矿山为例,分析了在矿山开发的不同阶段对土地、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金属矿山对草原生态破坏特点提出工程复垦、植被物种选择的生态修复方案.
本文主要以乙酸-氯苯共沸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蒸馏-结晶耦合工艺中的固液平衡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测定不同乙酸浓度下混合溶液的凝点,绘制步冷曲线,分析得到相应的结晶温度,进而做出固液相图,得到乙酸-氯苯低共熔体系的低共熔点为223.65K,所对应的乙酸浓度约为5%.同时利用固液平衡的经典模型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为蒸馏-结晶耦合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相平衡的基础.
论文着重通过理论研究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人类共同利益,以期增强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理解与维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端于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内涵着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怀;丰富了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认识;关照着人类共同利益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核心,在于谋求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相融;探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