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评估

来源 :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非萎缩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脊柱侧凸与弯型匹配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非萎缩型NF-1伴脊柱侧凸患者19例(G1组)(平均年龄14.4岁,男10例,女9例)及AIS患者19例(G2组)(平均年龄14.3岁,男10例,女9例).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对比分析男女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差异及相关性,探讨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300例,分为男女两组,男性103例,女性197例,分别统计病人基本信息,腰椎L1-L4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T值和发生骨质疏松,骨密度异常的个数,比较男女两组各部位BMD指标水平及相关性;比较OP及异常BMD的发生率;比较骨质疏松患者发病
目的 研究分析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患者的腰椎、右髋关节骨密度改善程度.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2016年使用唑来膦酸5mg治疗至少2次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患者年龄范围51-93岁,平均(67.42±9.26)岁.每位患者都基础使用骨化三醇0.5μg/d及碳酸钙D3 1片/天,在此基础上患者每年注射一次唑来膦酸5mg,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2年后的腰椎及右全髋骨
目的 探讨马尾神经冗余与椎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椎管狭窄患者共计198例,观察马尾神经冗余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椎管狭窄、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马尾神经冗余的发生率为25.9%.椎管狭窄越严重,马尾神经冗余的长度越长.狭窄节段越多,冗余越厉害.性别与冗余无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冗余现象.结论 马尾神经冗余是椎管狭窄常见表现,其余椎
目的 探讨硬膜外脂肪沉积在诊断腰椎隐性峡部裂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腰椎MR扫描的患者,硬膜外脂肪沉积(棘突基底部与硬膜囊之间脂肪堆积)21例,L4/513例,L5/S18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8-65岁。结果 经CT重建或手术确认,21例患者中,8例患者存在峡部断裂,其中L5/S17例,L4/51例。所有8例患者MR横断位椎管无狭窄。结论 结合
目的 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为对象,完备并量化骨折分型系统。研究不同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各类型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率,以及骨水泥渗漏的比例。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而行PKP术治疗的105例患者。首先(1)通过有经验的医生,将骨折定性分为前楔形、后楔形、双凹形、和压缩形四种分型;并(2)通过测量术前骨
目的 椎间盘镜(MED)和椎间孔镜(TPED)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微创技术.但目前国内外尚无两种技术的对比研究.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应用MED或TP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根据住院号末尾奇偶数随机分组.MED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36.8±8.2岁;TPED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37.4±9.6.两组在年龄、性别、
目的 依据影像学评价标准分析不同减压方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1 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5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影像学评价标准,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方式,前路采用1~3节段椎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Cage/钛网置入钛板内固定术,单或双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钛网置入钛板内固定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等术式。
目的 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提供一种费用较低、止痛效果好且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的治疗方法。方法:在2011年3月~2012年9月将过伸牵引震动手法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相结合用于治疗胸腰段脆性骨折,与同期进行的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目的 评价熏蒸牵引法应用于痹证型腰突症的疗效.方法:本试验选择60例痹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通过治疗4周有效率、疼痛评分来评价熏蒸牵引法治疗痹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 (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23/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5.192,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组t=
目的 评价Wilste入路置钉辅助Quadrant通道减压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01月采用小切口经Wilste入路双侧置钉辅助Mast Quadrant通道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龄36~77岁,平均56.9岁.记录该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等数据.采用O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