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栏式捕鼠器(TBS)对农田害鼠防控效果

来源 :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漯河市郾城区TBS围栏捕鼠技术示范,设置3个TBS围栏,共计捕获害鼠111只,害鼠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中华鼢鼠.其中黑线姬鼠60只,褐家鼠45只,黑线姬鼠、褐家鼠占捕获总量的94.59%,为我区农田害鼠优势鼠种,这与2013~2015年我区鼠夹法鼠情系统监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TBS围栏捕鼠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为70.84%,效果显著,且对刺猬、蛇等有益生物无伤害,具有保护作用.测产结果,TBS保护区玉米亩产482.7公斤,对照区亩产464.5公斤,亩均减少经济损失30元左右,按每个TBS保护区150亩面积计算,可减少经济损失4500元,经济效益显著.示范表明,TBS围栏捕鼠技术具有安全、绿色、环保等特点,是一项新型绿色控鼠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小麦吸浆虫是本县小麦主要害虫,在县伊河两岸灌区大面积发生,局部爆发成灾,通过1953年至今60年的调查资料及研究,基本澄清了小麦吸浆虫在本县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小麦吸浆虫的综合治理措施,控制了吸浆虫危害.
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为害夏玉米,2011年,该虫在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大面积暴发;2012年-2017年,每年二点委夜蛾在局地仍重度发生.作者综合当地生产实践和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概述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
蚜虫是小麦整个生育期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选育和应用抗蚜品种是防治麦蚜的理想方法.本文整理前人有关小麦抗蚜品种对于防治蚜虫的研究成果,提出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出发,培育筛选抗蚜品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农药零增长,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聚谷氨酸能有效防控小麦种衣剂副作用的发生,可快速打破小麦休眠,促进小麦出苗,提高出苗率.越冬期调查,聚谷氨酸处理东小麦分蘖数、根系数、叶面积、鲜重等都较空白对照显著提高,冬前壮苗指标明显.收获期调查,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亩穗数较空白对照增加1.3万,增产率为9.77%,增产效果明显.
中国是农药生产和消费大国,农药等投入品的长期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害虫抗药性增加、农药残留超标、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生产发展后劲受到损害,对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农民、消费者和环境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降低农药使用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降低农药风险的根本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等技术。只有采用IP
近年来,由于农药质量或农民用药不当等问题导致农作物受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直接损失,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在生产中农民朋友往往对药害认识不清,容易与病害弄混淆,现把农药药害发生的原因、症状及与病害的区别加以总结,以便农民朋友在农业生产中借鉴.农药方面的因素一是农药使用不当造成药害.药害的发生与农药使用不当,即不合理使用、施药控制不严、剂量不准、误将药剂相互混杂,甚至滥用、错用或者
大棚草莓作为特色作物,已呈规模化产业聚集之势,但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危害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种植户乱用药、盲目用药,施药剂量大,安全隐患复杂,对草莓的产量、品质等均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本区大棚草莓用药现状,根据省农药检定站特色作物扩展登记工作要求,在新店镇新店村进行了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安排25%丙环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30%氟环唑悬浮剂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5%丙环唑乳油300毫
舞阳县蔬菜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病虫发生重,盲目用药、滥用农药现象严重,应加强蔬菜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做好技术培训,依托农企开展病虫发生规律技术研究,推广以农业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黄淮大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随着大气环流转换,四季分明.其突出特点是:"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光、热、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由于地处黄河冲积扇平原下部,土壤类型属非地带性的潮土、黄棕土和砂姜黑土.潮土是本市主要土壤类型之一,面积45.7万亩,砂姜黑土是本市最大的主要土壤类型,面积68.1万亩,黄棕
水稻田杂草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大灾害,它不仅与水稻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作用,而且有些杂草还是病虫的中间寄主,可以诱发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多次使用、长期使用一种除草剂等不合理使用除草剂的原因,造成水稻田出现了一些恶性杂草,并且种类不断发生演变,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为做好稻田杂草发生危害趋势的监测工作,准确掌握田间杂草种群发生变化动态,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