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并EST取石术后出血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1例

来源 :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张某某,男,53岁,因"间断上腹痛1月,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患者反复腹痛发作,腹痛发作时查血白细胞及血清胆红素升高,腹部B超、腹部CT、MRCP示胆总管结石、胆囊多发结石.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血压最高200/100mmHg;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余年,糖尿病肾病1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5年,现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患者拒绝外科手术,收入消化内科于术前无肝素透析一周,行术前检查血常规.行ERCP检查示左肝管起始段见多枚结石,最大约0.6cm,因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以混合电流指数3.0沿11点方向行乳头小切开,以取石球囊及网篮取出多枚结石,乳头少量渗血,以凝血钳止血后置入鼻胆引流管。术后两小时余患者呕暗红色血液及血凝块约100ml,鼻胆引流管内引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血色素降至82g/L,查血淀粉酶升高同时合并术后胰腺炎。治疗以肾上腺素冲洗鼻胆引流管,静滴PPI制剂、生长抑素、止血芳酸、巴曲亭及冰冻血浆等止血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于第二日行ERCP检查见鲜红色血液自乳头流出,反复正肾冰盐水冲洗后,沿导丝置入80* 1Omm金属全覆膜胆道支架及鼻胆引流管,患者出血逐渐停止,继续抑酸抗炎抑制胰液分泌,并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于术后10天出院,3月后取出支架,仍规律血液透析,随诊病情平稳。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研究不同方法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价值.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胆管梗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并行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的1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检测基线血清CEA、CA199,在ERCP时进行胆管梗阻部位以上胆汁细胞学、梗阻部位细胞刷刷检和(或)梗阻部位组织活检等检查.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灵敏度、特异度、
腹膜假性粘液瘤(PMP)是一种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很少转移,国外有病理学家将PMP分为两类,即播散性腹腔粘液腺瘤(DPAM)和腹腔粘液癌病(PMCA),其中PMCA预后较差。国外多数学者认为良性(DPAM)多为阑尾来源,而卵巢病变多为继发,恶性(PMCA)主要为胃肠道豁液腺癌来源。产生粘液的囊肿或囊腺癌瘤破裂,粘液液外流,粘液细胞种植于腹膜、网膜及脏器的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粘液腔冻状肿物,癌肿还
本文通过对老年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老年HH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1993.3-2013.3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确诊为H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确诊周期、主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及其阳性表现、诊断分型、合并症及误诊情况,并对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
本文通过对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行胃镜,高分辨食管内压力阻抗联合测定及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的结果分析,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功能特点及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功能特点的差别.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根据消化胃镜检查结果及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与非糜烂性反流病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也是产生HCG肿瘤的经典代表,常发生于宫内妊娠,特别是水泡状胎块,也可发生于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以及自发流产后。性腺外非妊娠相关性绒毛膜癌少见,大部分发生于中线部位如腹膜后、纵隔和松果体附近,在男性常发生于皋丸,其他脏器如食管、胃、小肠、前列腺及膀胧等少见。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后阴道有持续不规则出血,量多少不定。由于滋养细胞的生长特点之一是破坏血
本文介绍了肝脏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时激素的使用方法,中度DILI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药物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提出,在针对DILI的治疗中,激素用的好是良药、用不好是毒药。只有明确诊断、选择好适应症、掌握好治疗时机才能将糖皮质激素对疾病的积极治疗作用发挥至最好。
本文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变化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2例,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1.5岁.胃镜检查时分别对胃窦、胃体黏膜进行活检.其中17例FD患者进行水负荷试验.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肥大细胞,连续视野计数200个肥大细胞并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脱颗粒>50%为完全脱颗粒,脱颗粒10%~50%为部分脱颗粒,以个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含铋四联10d疗法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症状缓解率.方法:HP阳性的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接受包含不同剂量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雷贝拉唑10 mg(A组)或20mg(B组)、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和枸橼酸铋钾220mg,bid,疗程10d.停药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并了解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共有121例患者纳入本试验,其中A组60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PBC患者可以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可能的机制是:胆盐对食管豁膜有毒性作用,胆酸能增强翻膜对氢离子的吸收。但该患者PPI治疗有效,说明在本患者中该机制可能并非主要方面。该患者ACA为阳性。ACA阳性PBC患者是PBC的一种特殊类型,单一ACA阳性PBC患者疾病的进展比ACA和ANA阴性患者更加隐匿。有资料表明:ACA阳性组乏力、黄疽症状少于阴性组;肝功能异常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