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锑烟灰中铜镉锌

来源 :2014(郑州)中西部第七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锑烟灰中铜、镉、锌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硝酸-盐酸-高氯酸-氢澳酸分解试样和硝酸-盐酸处理试样两种对照试验,确定采用硝酸-盐酸-高氯酸-氢溴酸分解试样.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进行了测定元素分析线的选择及干扰的消除等实验,选择铜、镉和锌的分析谱线分别为324.754nm、228.802nm、213.856nm,测定元素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在0.9999以上,铜、镉和锌的检出限分别为0.19μg/L、0.09μg/L、0.11μg/L,铜、镉、锌的相对标准偏差(n=ll)分别在1.82%~5.41%之间,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8.5%~102.4%之间,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研究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的微流控芯片加工过程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数控雕刻机的简捷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结合数控雕刻机加工模式中平行粗加工和等高线细加工的优点,设计并提出了一种不对称路径加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微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断裂、扭曲及其附近出现大量残渣堆积等现象,成功加工出了宽度和高度都在十几微米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结构。随后以该微结构为模板,采用生物相容
本文从1100合金0.11-0.18mm装饰带材生产工艺出发,通过对装饰带材表面带油造成的影响的说明和装饰带材表面带油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装饰带材表面油污的解决方法;大幅提高了装饰带材生产的成品率及产品质量.
焙烧是将成型后的生坯装入焙烧炉内,在填充料的保护作用下,隔绝空气进行高温热处理,使骨料颗粒和粘结剂煤沥青中晶粒的形成、长大、重排过程,最终使粘结剂煤沥青达到最大焦化程度.焙烧温度对炭阳极结构的重排及粘结剂煤沥青的焦化程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焙烧温度有利于炭阳极内结构的重排和粘结剂煤沥青的焦化,在焙烧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连通烟道、横墙、焙烧炉的密封、负压、供氧风机阀门开度对焙烧温度有巨大的影响,最
本文通过对预热区挥发分燃烧位置与排烟榘测温点温度的对应关系,结合焙烧炉结构特点,总结出了挥发分燃烧火焰位置及火道负压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控制好预热区的挥发份燃烧位置和火道负压是保证安全稳定生产、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条件.
试验研究了在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添加剂的不同含量及种类对1100及5182铝合金带材冷轧后的表面质量、冷轧工艺,冷轧过程中轧制油品质、退火后的表面质量等的影响.
用两种不同费氏粒度的二氧化钼为原料,分别采用先高温后低温和先低温后高温两种温度变化趋势对其进行了氢气还原,分析讨论了温度变化趋势对二氧化钼氢还原钼粉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钼氢还原钼粉的过程中,粒度具有"遗传性".还原过程中温度变化趋势对还原钼粉的微观组织形貌及理化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先高温后低温还原工艺所得样品的颗粒形貌和分散性要优于先低温后高温的还原工艺,粒度和氧含量也要小/低于先低温
本文通过对钼粉原料指标、钼粉钼粉常规指标、钼形貌等与钼粉比表面影响关系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了钼粉比表面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寻找到了工业生产中控制钼粉表面的关键工艺要点.
通过对高纯三氧化钼产品生产的原理和生产实践进行研究,生产出适合石油催化剂所需溶解性要求的高纯三氧化钼;为生产催化剂用高纯三氧化钼产品提供参考.
试样用酸溶解,加入氯化钡,使铅生成难溶共晶沉淀,加入氟化物,使锡、铝、钛络合,并使铁、锰生成MnFeF6式结晶沉淀,以抗坏血酸与硫氰酸盐联合使铜沉淀而掩蔽,加氨水和磷酸消除镁的干扰.于饱和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pH6.6-6.8),用甲基百里酚蓝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锌量.方法回收率达到96.2%-104%,满足分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