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povirus属病毒的ssRNA-S链的比对分析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_s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斑萎病毒Tospovirus属引起多种农作物和花卉的严重病害。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DNAman对Tospovirus属所有成员的RNA-S中的外壳蛋白(NC)和非结构蛋白(NSs)的编码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同源性树状图、进化树图以及一致性(Identity)的值,同源性的值以及进化树的值。同时应用网络软件NPSA和SMART进行了该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拓扑结构的预测,发现ssRNA-S链中的NC的特异性非常高。为将来应用RT-PCR或IC-RT-PCR技术鉴定番茄斑萎病毒种的引物设计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作者通过筛选稻瘟菌P131菌株ATMT转化体库和进行遗传共分离分析,获得了340个菌丝生长缓慢共分离突变体。通过TAIL-PCR和BLAST序列比对分析,作者获得了所有这些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分别对其进行了敲除和互补实验,验证稻瘟菌基因MGG_10150.5(即MoPacC)的功能,确定这些基因在稻瘟菌中的作用。
本文通过构建组蛋白去乙酞化酶基因(HDACs)两个家族classI(hda4), classⅡ(hda1,hda2,hda3)的突变体,研究HDACs在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生长、致病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更好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使用含有潮霉素(HPH)抗性基因的载体pCB1003,用spiltPCR得到目的基因和HPH的融合片段,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
叶斑病是近年棉花生产中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国内对棉花叶斑病的发病症状仅有过记载,还没有相关的系统研究。本文对引起棉花叶斑病的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以及化学药剂筛选,为棉花抗叶斑病育种及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针对2008年从不同柑橘产区的不同柑橘类型上收集32个柑橘炭疽病菌菌株,应用胶抱炭疽菌种特异性引物Cglnt/ITS4和尖抱炭疽菌种特异性引物CaInt/ITS4进行PCR鉴定,探讨了中国柑橘炭疽病菌遗传多样性。
本文利用盾壳霉突变菌株SV-5-2对杀菌剂农利灵(vinclozolin)、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抗性,建立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定量检测盾壳霉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盾壳霉在旱地土壤中的存活动态、盾壳霉在淹水条件下的存活动态、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盾壳霉在土壤中存活的影响。
由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引起的柑橘溃疡病对柑橘生产为害严重,且容易传播流行,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温度、湿度、飓风、暴雨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加速其流行。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发生规律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气候条件、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对柑橘溃疡病流行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柑橘溃疡病预测预报模型做一综述。
为研究其促生长和生防机制,本文应用酵母中定位重组系统和基于PCR扩增的同源重组技术,建立了无抗生素标记的B9601-Y2基因敲出(knock out)和基因替换(gene replacement)操作系统。
本文对不同来源的桃样品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PNRSV的扩增C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MG1和MG2(G1asa,2000),采用RT-PCR方法从来自湖北和浙江的4个鲜食用桃树和观赏桃树样品中获得预期大小约680bp的扩增产物,通过回收产物与载体pMD18-T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Sa,对4个样品的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并进行了经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重组突变体(HSVdD-15)是世界上唯一报道过的该类病毒分子内重组突变体。本文成功构建HSVd和HSVdD-15侵染性克隆,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症状观察和Northern杂交检测接种黄瓜中的子代类病毒,结果仅在接种HSVd侵染性克隆的黄瓜中检测到HSVd,这表明HSVdD-15未能侵染HSVd的指示植株四叶黄瓜。对进一步研究HSVdD-15在其自然寄主李树上的生物学活
柑橘麻风病是由柑橘麻风病毒(Citrus leprosis virus,CiLV)引起的一类重要柑橘病毒病害。本文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cirv的RT-PCR技术体系,为CiLV快速诊断提供依据,确保中国柑橘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