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8月、2010年3~9月采用无线电跟踪及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洪雅县赤腹松鼠繁殖期间的家域面积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整个繁殖期,雄性赤腹松鼠的平均MCP活动面积为(1.34±0.34)hm2、平均家域面积(95%FK)为(0.99±0.16)hm2,均显著大于雌性的MCP活动面积(0.60±0.08)hm2和平均家域面积(0.60±0.02)hm2。而两性之间的核域(60%FK)无显著性差异。(2)雄性赤腹松鼠在求偶交配期,其MCP活动面积显著大于后代孕育期,而其家域及核域面积在繁殖期的两个时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雌性赤腹松鼠求偶交配期的MCP活动面积也显著大于后代孕育期,但其变化幅度,与雄性相比,要小得多,而其家域面积和核域面积在繁殖期两时段间无显著性差异。(3)整个繁殖期,雌性赤腹松鼠间无家域重叠现象,而雄性间存在家域重叠。两性之间仅在求偶交配期存在家域重叠现象,因此,雌性赤腹松鼠在繁殖期有较强的领域性。雌雄赤腹松鼠的这种在繁殖期不同的家域面积大小、变化特征体现了其不同的繁殖策略。雄性主要通过在求偶期尽量多地得寻找交配机会,从而提高繁殖成效,因此其求偶期的家域面积比后代孕育期家域面积大的多,而雌性松鼠主要通过保护后代及育幼资源,提高后代成活率,从而提高繁殖成效。因此雌性松鼠在两个时期的家域面积变化不如雄性的大。核域是动物重点利用、含有更多居所、隐蔽场所及依赖性食物资源的区域。本研究显示赤腹松鼠的核域较为稳定,在繁殖期的各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赤腹松鼠的婚配制度是混交制,而研究表明对于一夫多妻制和混交婚配制的动物来说,雄性大多较少承担后代的养育,由雌性承担,雌性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食物因素,因此雌鼠在后代孕育期表现出强烈的领域性,不允许其他的个体进入其家域内。一方面是保护其后代,另一方面保护其养育后代的食物资源。而对于雄性来说,其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与与雌性个体交配的个体数量,因此在求偶期其家域与雌性个体的家域重叠较大,而在后代孕育期,其求偶需求降低,不再将雌鼠看作是繁殖后代的资源,家域面积减小,加之雌性此时期的强烈领域性,因此其家域不再与雌鼠的家域发生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