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工作流系统的软件过程改进与控制

来源 :第七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智能信息网络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ue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过程改进是软件工程和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软件过程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流仿真技术的思路,将工作流仿真贯穿到软件过程改进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提出一个支持软件过程改进的动态工作流实施框架,其中包括四个反馈环节来实现改进;建立了指导建模的软件工作流元模型,它将度量和过程改进的几个要素结合到一起,便于仿真评价,并且利用对象约束语言形式化描述模型实体本身和实体间的完整性约束关系。然后,给出了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模型定义和仿真引擎的结构。第三,在上述基础上针对一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实例,根据过程度量指标分析了多种可能的改进方案。
其他文献
利用计算机前沿技术X3D开发设计“X3D虚拟仿真航天发射动画设计”生动鲜活的三维立体动画效果,让浏览者体验“身临其境”的动态交互感受。X3D是第二代三维立体网络程序设计技术,通过编程创建一个虚拟场景以达到现实中的真实效果。X3D支持三维动画、虚拟人、多媒体、信息地理以及人工智能等,实现实时交互功能、创建一个全新的可进入、可参与的三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X3D出现大有一统网络三维立体设计趋势,具有划时
在φ860mm四辊轧机上以不同速度进行了高纯铝箔的轧制试验,用非接触式三维表面轮廓仪测量了铝箔样品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并从润滑状态、表面轮廓自相关性及功率谱密度等方面研究了轧制速度对铝箔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过程中,摩擦主要由轧辊表面微凸体压入高纯铝表面产生的塑性变形及犁沟作用所致。高纯铝箔的表面粗糙度主要取决于轧辊表面粗糙度,轧制速度的变化不会影响铝箔表面轮廓的主要特征。
在Φ630mm×800mm/Φ260mm×900mm四辊轧机上进行了不同张力轧制电子铝箔的试验,用WykoNT9100表面轮廓仪测试了电子铝箔表面粗糙度,按照SJ/T 10557.3-94标准分析了铝箔表面位错密度,在PROTO iXRD残余应力测试仪分析了铝箔表面的残余应力,用ZEISS扫描电镜测试了电极箔腐蚀孔的形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低张力轧制电子铝箔,轧制压力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大,但表
在高应力滚滑动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碳含量的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磨损性能和失效方式与滑动率和高钒高速钢的碳含量有关。滑动率较小时(Rs 不超过 5%),应选择中碳高钒高速钢,以获得板条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基体组织,使高速钢具有较高的抗疲劳磨损能力,同时有具有一定的抗滑动磨损能力。若滑动率较大(Rs 达到10%以上),应选择高碳高钒高速钢,以获得高硬度的高碳片状马
现代铝材生产对铝材轧后表面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轧制油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本文对于商品添加剂AL和新型添加剂BL进行对比,AL和BL两种添加剂以不同比例复合时,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测其摩擦学性能,二辊冷轧实验对轧制油轧制工艺润滑效果进行测试和结合退火清洁性实验对两种添加剂进行研究,得出其摩擦学和冷轧工艺性能相同,然而对在线油样的测试结果却显示出较差的退火清净性,因而不符合现代清洁生产的需要。更
现代压延铜箔生产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生产性能更佳的铜箔,工艺润滑必不可少。本文对现用铜箔轧制油C1和C2性能进行了对比,通过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测其摩擦学性能,冷轧实验对轧制油轧制工艺润滑效果进行测试,对比摩擦学性能和最小可轧厚度及轧后表面质量评定C1和C2轧制油的优劣。
通过应用TRIZ理论中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与模式,分析了自行车进化演变过程及发展的四个阶段。未来自行车将趋于便携化、健身化、娱乐化、轻质化、时尚化发展,并提出自行车安全行车指示系统创新理念。最后依据前期分析,认为未来自行车应重点体现便携式及宜人化特点,提出一款折叠电动自行车创新设计方案。
在深入研究网格环境下任务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QoS的协作型任务调度遗传算法。文章通过引入协作型任务的形式化描述DAG图构造了QoS参数模型。该参数模型提出了任务完成时间、价格和可靠性三个QoS参数并将这些QoS参数引入遗传算法,实现了网格环境下协作型任务调度对服务质量的优化并保证了协作型任务之间的数据依赖。通过与DAG-MIN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在保证较优调度性能的同时大幅度
为提高动态网格资源的利用率,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博弈协作的任务动态分配和协作求解模型,建立了网格资源调度模型和任务求解算法,证明了资源分配博弈中Nash均衡点的存在性、唯一性和Nash均衡解,该方法能够利用用户智能体的学习和行为能力,使得用户的资源申请和任务调度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供求关系中竞价博弈的模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资源调度算法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延迟,而且在响应时间的平滑性、吞吐
动态复杂问题求解一直是人工智能和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中的难点之一。论文借助于组织学思想将自适应系统中的自主运行单元抽象为Agent,把复杂自适应系统视为多Agent组织,从时间和状态角度对复杂动态系统的行为进行描述,提出了基于时序活动逻辑的多Agent动态协作任务求解自适应机制和构造模型;详细分析了任务求解BDI Agent的信念、愿望、意图的产生过程和实现方法,深入讨论了协商推理的语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