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贯穿全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来源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教师人才培养,首先要在指导思想、资源整合、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理念要更新。其次,必须拓展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要改变教学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其他文献
当前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汉字素养不高,其中字义方面的理论素养最低。主要原因是在传统小学教师教育的汉字教学、知识教学缺乏深度。小教专业应转变“词本位”为“字本位”观念,增补汉字宏观系统知识,加强语素的教学,增设汉字学、新课标解读和小学语文教材导读课程。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和《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实验室评估是全面推动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以评估为契机,在实验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探索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的有效途径。
社会转型要求教师教育随之转型。教师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正好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的双重转型相对应。大众化教育要求师范院校从封闭向开放、从定向培养向非定向培养转变。教师教育改革适应社会转型,高师教育面向、适应、服务、引领基础教育。
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当下中国,教师与学生文化冲突呈现诸多新的形态和特点。文化对话可能是一条比较适恰的解决文化冲突的途径,其策略包括悬置偏见、宽容异见、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悬置偏见和宽容异见是为了增进文化理解,“和而不同”应奉为文化对话之圭臬。
在这里笔者将探索读者对于故事虚拟反应背后的理论,并且探讨一些从幼儿园到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所创作的同人小说,博客的例子。并将以讨论学生作为读者和作者参与即兴谈话和虚构情节的益处来结束这个部分。
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顶岗实习。第一,对顶岗实习的概述。阐述了学校把师范毕业生派到农村地区进行实习,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子。第二,阐述了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第三,介绍了顶岗实习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第四,对顶岗实习进行了反思与建议。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传统教育实习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缺失。最后,介绍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取向的教育实习探索。
本文首先阐述了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背景。其次,阐述了“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作为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内涵。最后,对人文教育专业做了总结。
笔者以地方师范学院为例,分析该校教育实习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育中,首先要确定“能力为本”的实践教育的目标,采取“模块化”的实践教育内容,全面落实实践教育。其次,建立科学的实践教育考核制度,提高实践教育质量。最后,建立有效的实践教育保障,确保了实践教育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