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种植业结构变化对水资源利用影响

来源 :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北京种植业结构变化对水资源利用影响。近年来由于降水量偏少,直接减少了北京市水资源量.尽管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北京市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局面没有改变,地下水埋深持续下降,部分地区水质进一步恶化。北京市农业用水量虽逐年减少,但年用水量仍超过了12亿m3。农业用水中种植业用水量占有较大比重,有较大节水潜力。通过对近年来北京市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与种植业用水量分析,结果表明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是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他文献
“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和人居环境、畜牧业基础设施、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和破坏。本文通过对灾区人兽共患病发生历史资料和灾后的卫生监测,对黑热病、乙型脑炎、结核、狂犬病、炭疽等重要人兽共患病作出了发生风险增加的预警,提出应加强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推广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人兽共患病的免疫、监测和监督,充分发挥畜牧业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加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开展我国
汶川地震后,农业部及时派出兽医专家组奔赴四川灾区进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显示兽医公共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部分之一,在灾后疫病防控过程中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的角度,根据此次地震减灾工作中兽医的工作讨论了在震后的紧急情况下兽医如何从制定应急预案,收集灾区信息,实施应急行动等方面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
本文对汶川地震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追究汶川地震的责任有三种:天灾、技术和科学家。科学家面临未预测或能预测等诸多困境,对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本文对蛋氨酸碘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平均水温22℃的静水条件下,用蛋氨酸碘对鲫鱼、白鲢、团头鲂、中华倒刺鲃和草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蛋氨酸碘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三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碘对鲫鱼、白鲢、团头鲂、中华倒刺鲃、草鱼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7mg/L、10.5mg/L、11.5mg/L、12.4mg/L、14.6
电磁扰动传感器是利用电学中“磁感应”原理设计而成的,利用这种传感器观测地震前兆,对推动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涉及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地震的形成、电磁扰动、地震前兆等多方面内容。如果加大台网分布的密度,预报区域性地震就会变成一种可能。电磁扰动是一种有效的前兆监测手段,但是要根据大密度的组网,来判定地震震级大小、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进行了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同一、人类从自然界的两次提升、自然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运动、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存、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社会形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对应,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雪灾,雪灾使钢结构建筑,特别是轻型钢结构建筑遭受了严重损失。本文通过剖析江西省5个钢结构建筑雪灾受损典型案例及反思,提出修订我国现行钢结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化危机管理的若干建议,为今后预防与抵御类似工程灾害、及时正确处理突发灾害,进一步提高其抵御灾害能力诸方面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本文根据地球层状结构、地壳中有硬夹层和低速软质层,大气层、日月天体对地球作用的真实情况,总结前人的地震机理理论和经验,提出了“地壳局部皱曲失稳”的新地震理论,其实质是把硬夹层当作支持低速软质层的弹性基础的力学问题,建立有关微分方程,最后得出各震源的地震预测的数理方程。该理论可以将地壳地质性能和地壳状态(分层、断层、裂缝、块状及经纬度),地下流体、地电,地磁、地热、地光、地声、地气、大气层状态、日月
科学是现代文明的主要智力源泉,现代科技则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主动力,是现代文明最炫目的一部分。如果说现代文明已陷入深重危机,那么这深重危机与现代科技的理念、方法和发展方向直接相关。反思现代文明的得失必须反思现代科技的理念、方法和发展方向。为反思现代科技的理念、方法和发展方向必须反思现代科学观。现代科学观是本质主义的,它至今仍处于主导地位。但自20世纪60 、70年代以来,一种完全不同于本质主义的科学观
持有传统观念的人们认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去发现自然的奥秘,把握自然的规律,而且科学能够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人类按照这样的规律去行动,就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既然是正确的结果,顺理成章地,应该是不造成环境破坏的。但是,考察科学的应用,会发现,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环境破坏,这是什么原因呢?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没有正确认识到自然规律;二是科学认识到的不是自然规律。本文结合科学实验方法对第二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