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丁烯的超临界-近临界齐聚

来源 :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混合丁烯齐聚过程中,使用固体磷酸盐催化剂,采用SPC-SBC相态结合的反应技术,解决丁二烯、异丁烯与正丁烯,特别是丁烯-2之间因加成反应速率相差悬殊,而引起催化剂迅速失活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多种现代技术,考察了硫化温度及过程对催化剂表面金属状态及酸性质的影响,发现对某一已工业化的WNi/USY+AlO催化剂而言,在230°C下恒温硫化3小时,并将400°C作为其最佳终点硫化温度时硫化效果较好.本实验硫化过程在高压连续流动反应包谱上进行,硫化油为含2.0v℅CS的正庚烷.根据不同硫化温度下钨的价态变化,发现该加氢裂化催化剂在230°C附近具有较快的硫化速率,370°C以上硫化时
本文系统研究了NaAlO-CO法成胶过程机理,制备了可适用于不同原料油加氢催化剂所需的不同孔容不同孔径的γ-AlO载体.
近期作者开发和研究了新型的VO/AC催化剂,发现在低温(180-250°C)时有很好的SCR活性和稳定性,并且SO对其催化活性不仅无毒化作用,而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工作的重点是在不同的活化条件下,对制备的活性焦的性质与相应的1wt℅VO/AC催化剂催化还原NO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采用静态重量吸附法研究了四种活性炭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对纯CS气体、纯CO气体的等温吸附以及在30°C下对CS与CO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并利用多种模型方程对纯气体的吸附进行模型回归和参数讨论,同时应用气体混合物模型预测分析了单组分的吸附量.
本文以甲苯加氢反应为探针来研究不同的活化温度对纳米加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TPR、XRD以及化学吸附对纳米加氢催化剂进行表征.TPR的结果表明纳米加氢催化剂存在两种不同的镍物种,而一般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存在三种镍物种;XRD的结果表明纳米加氢催化剂上不存在难以还原的镍铝尖晶石结构;催化剂的活性测试表明纳米加氢催化剂在不同活化温度具有不同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