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斑痣的超声评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评估鲜红斑痣皮损皮肤层厚度及血流情况,探讨超声对鲜红斑痣评估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195位鲜红斑痣患者,共238例皮损。比较皮损处与正常皮肤皮肤层厚度及血流分级及其影响因素。其中91位患者,共103例皮损进行光动力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高频超声表现。结果:(1)皮损处皮肤层厚度与血流分级与正常皮肤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损处皮肤层厚度与血流分级高于正常皮肤(P<0.01)。(2)红型、紫红型、增厚型皮损厚度及厚度差值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厚型>紫红型>红型。三型鲜红斑痣血流评级差异及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厚型>紫红型>红型。(3)男性与女性患者皮损厚度、厚度差值及皮损血流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4) 1-17岁年龄组与18-60岁年龄组皮损厚度、厚度差值及血流分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60岁年龄组>1-17岁年龄组。(5)面部、头颈部、四肢躯干鲜红斑痣皮损厚度、厚度差值及血流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头颈部>四肢躯干。(6)年龄和皮损厚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 (P<0.01)。(7)治疗后厚度较治疗前变薄,血流分级较治疗前降低(P<0.01)。(8)不同分型患者患者治疗前后超声指标比较:厚度差值:三型鲜红斑痣两两比较,红型与增厚型治疗前后平均厚度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红型与紫红型、紫红型与增厚型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分级差值:三型鲜红斑痣两两比较,红型与紫红型、红型与增厚型鲜红斑痣治疗前后血流分级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紫红型与增厚型血流差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同视觉评分患者超声指标比较:无效38例,有效39例,显效16例,基愈10例。四种视觉评分患者治疗后皮损厚度均变薄,血流分级均降低(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敏感反映皮肤鲜红斑痣皮损皮肤层厚度、血流情况的变化,其数值受分型、年龄、性别、部位多种因素影响。高频超声能发现光动力治疗后鲜红斑痣皮损厚度变薄及血流减少的变化,特别是在临床视觉评分评估为无效的这部分患者,仍然能发现皮损厚度及血流的减少,说明高频超声对治疗效果的评估较视觉评分更为敏感,可成为鲜红斑痣准确评估的影像学方法
其他文献
现有营销学的教学内容皆以市场营销思想为主,在营销战略和4p策略中出现一些违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低伦理营销行为。针对现有营销学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众
【正】叶康宁(以下简称叶):张老师,我看您的画案上放有一篇老舍先生评价中国画的文章。上面划了很多道道,红笔黑笔,每次划得都不一样,可见您读了很多遍。您认为作为文学家的
本文介绍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工作原理及漏洞扫描技术,提出了一个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的设计方案,并对该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004年和2005年两个繁殖季节,在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采用全事件采样法和瞬间扫描采样法,对东方白鹳留居种群繁殖特征和繁殖生境内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方白鹳在高压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均是造成中老年腰背痛和或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目前,对于两者的病因学、病理学及发病机制均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临床当中对于两者的关
结合宁波市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实践,从改造方案优化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增强方案可行性、减少后期管理安全隐患、提升
煤矿火灾成因复杂,危害巨大,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煤矿火灾的发生和危害,实现安全生产。
[目的]采用快速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 ECh ERS-HPLC-MS/MS)建立水果蔬菜中氯吡脲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含0.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经Qu ECh ERS法净化后采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妇科疾病发病状况,探索高校生殖健康教育及性教育的可行性策略。方法:对626例女大学生的妇科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6例中,月经病303例,占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