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的第二符号系统及其教学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符号学理论出发,对词语的附加意义在语言符号系统中的性质、地位和形成过程做初步的探讨,旨在加强对汉语第二符号系统本体及其教学法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体偏误问题加以探讨:一、多层次的体验活动同语体认知的形成;二、体验场的有效设定同语体偏误的限制;三、语体体验的连续性同语体能力的激活。
本文从认知和语篇连贯等角度对留学生作文中与“一个”相关的名词性指称偏误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偏误背后的动因,旨在为留学生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本文针对汉语语料库量名词搭配困难的现象,借助现代汉语大规模标注语料库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辅助汉语量名搭配教学的工具,旨在使学习者通过自主的学习训练,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自身的量名搭配框架。
本文主要通过对1043例高级汉语学习者的错例分析来探讨英语作为母语对汉语习得的影响,进而探讨通过调整教学来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影响的方法。
本文以日本大学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采用语言测试方法,观察不同语境下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对“都”的运用情况,旨在对日本学习者在处理“都”的“形式-意义”联系时采取正确的认知策略提供帮助。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精心设计了三份实验问卷,并对实验对象进行较严格的匹配。通过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各类关联词语偏误产生的原因,揭示留学生习得汉语复句中关联词语的特点和规律,找出关联词语学习的难点,为汉语复句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着力于词组教学在对外汉语中、高年级语法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语法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总结了领读法、切分法、练习法、汉语词组的组合规则和用法等经验,最后探讨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中级汉语水平非亚裔美国大学生汉语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并将其与英汉母语者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的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然后重点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统一性,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最后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分析了语言与社会、文化具有统一性,将文化教学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可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从语法形式、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表示“存在”义的汉语“有”字句和英语there be句型结构特征,旨在对对外汉语和对华英语教学提高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