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长三角能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s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源热泵技术是应用低位可再生能源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地源热泵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推广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换热器是地源热泵与土壤源进行热交换的基础.本文以某别墅空调地源热泵系统为例,给出地下换热器换热量计算模型、地下换热器布置方式、竖井埋管管长计算模型、竖井数目计算模型,计算分析结果为正确设置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以及选用合理的系统布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计算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针对各级高加旁路泄漏、高加大旁路泄漏等异常运行方式,本文主要运用等效焓降局部定量计算、热平衡等方法对高加旁路泄漏进行建模,并针对某1000MW机组基准工况,计算不同旁路汇合点温差对应的旁路给水泄漏量与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增量,研究旁路泄漏量、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增量与旁路汇合点温差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汇合点前后温差判断高加旁路泄漏量以及机组标准煤耗率增量的性能监测方法.结果表明旁路给水泄漏量与旁路汇合
针对鲁奇气化工艺产生的煤气中含有大量乳化油、溶解油难以用传统重力沉降,同时分成出水指标超标等问题,本文研发了一种在线工艺净化技术,能有效降低焦油粘度,减少油品含水率,促进油、焦油、煤尘分离,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天煤化工采用赛鼎公司的碎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技术源自鲁奇工艺.鲁奇气化炉的特点是该工艺在洗涤煤气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污染废水,水质成分复杂,同时废水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污染气体.因此煤气水处理装置现场气味和卫生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现场环境问题,新天公司技术人员经过与设计单位协调论证,在同类企业改良方案的基础上,新天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确保现场环保达标,在此将具体措施分享给读者.
水力割缝技术是一项能够有效提高煤层透气性的本煤层渗透性改性技术,与高压水力割缝增透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中国,特别是在高瓦斯矿井,高压水力割缝增透技术是实施瓦斯的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着重介绍该项技术在贵州容光煤矿的利用成效,通过打钻消突,连管抽放及高压水力割缝增透,使原有的煤层瓦斯得到综合利用,形成新的可利用资源,从而探寻高瓦斯矿井煤层气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改善了高瓦斯矿井瓦斯利用不
针对鲁奇炉碎煤加压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煤粉焦油销售难、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采用三相分离机及沉降分离池分离出含煤粉焦油中的焦油、煤粉、水,有效解决了含煤粉焦油工业废渣问题.煤制天然气是实现中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能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时存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要求.含煤粉焦油是以芳烃化合物为主、由众多相对分子数量不等的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国内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LED灯景观照明的节能改造方法,以及在酒店景观照明的节能价值和发展趋势,并简要介绍了节能改造中灯具选型、安装、调试、节能测试和实际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研制出一种高效快热定温防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高效快热定温防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由太阳能集热器(承压/非承压)、保温储水箱(采用非承压或低承压)、微功耗小容积热水传送器、内嵌的智能控制器(包括电磁阀、传感器、显示设置终端))4大部件组成。集热器安装在南面的室外,保温储水箱安装于北面的浴室。
提出了一种由氯化钙和粗孔硅胶制成的复合吸附剂,由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共制得5种复合吸附剂,给出了配制方法,分析了吸附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原理.并用将制得的复合吸附剂放置于大空间中测试了其吸附性能,在干燥箱90℃的条件测试了复合吸附剂的脱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在平均温度29℃、相对湿度76.1%的条件下,平衡吸附量远高于Ca0,而且复合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随着制备过程使用CaCl2溶液浓度的
基于热电制冷效应的光伏热水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太阳能数字控制器、温度监控及开关转换控制器、热电制冷模块组成.本文通过采用国产应用较为成熟的三元碲化铋—碲化锑固溶体合金作为材料来设计热电制冷模块并计算出系统的制冷系数和供热系数,得出系统供热功率是传统电加热功率的1.98倍,与传统热泵一样,系统供热系数可达3.03,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最后通过CFD软件进行简单模拟校核,结果表明:添加热电制
焚烧发电技术在中国垃圾处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其产生的二次污染成为近几年来阻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以铅、镉的危害为出发点,阐述了垃圾焚烧中铅、镉的形态分布、迁移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焚烧温度、停留时间、垃圾组分中硫、氯元素).归纳了国内外铅、镉控制的两种主要方法-吸附剂固留技术和烟气吸附剂捕集技术,对比了其在实验方法和热力学模拟上的异同点,并逐一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