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NCCRP-1 gene post Cryptocaryon irr

来源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onspecific cytotoxic cells (NCCs) were important population that participated in teleost innate immune system.Its receptor, named NCC receptor protein (NCCRP-1),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involved in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of NCCs.In this paper, the full-length cDNA ofEpinephelus coioides NCCRP-1 (EcNCCRP-1) was cloned.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EcNCCRP-1 was 699bp encoding 232 amino acid residues.
其他文献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是我国流行最广泛的一种人、畜及水生动物共患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尤为严重,能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败血症并引起大量死亡。本文总结了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防治方法其中包括抗生素、中草药、疫苗和益生菌等应用研究进展。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导致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严重危害我国淡水养动物养殖,该病害的防治主要使用抗菌药物,但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与滥用不仅导致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疫苗研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2011年上海海洋水族馆养殖的海马有几尾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有出血斑点,肝脏受损等.[方法]从发病的海马病变部位以及肝脏、肾脏、肠道分离出优势菌株HS-shanghai2011-1.通过16s rRNA的分子生物学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分析鉴定,并进行了药物敏感性实验和病理切片实验.[结果]确认HS-shanghai2011-1为希瓦氏菌(Shewanella)并命名为Shewanella
从发病的西伯利亚鲟肝脏、肾脏和性腺上均分离到一株高致病性的菌株HD0923,感染该病原菌后的西伯利亚鲟表现为生殖孔周边溃烂,脾脏发黑,性腺有点状出血,继而发生严重溃烂。分离到的菌株经纯化后,通过常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HD0923可能是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非发酵型需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5%绵羊血平板上不产生溶血现象。
近三年来每年的五月底至六月份,山东省某水库鲢鳙鱼连年大批死亡,典型特征为病鱼体表和内脏出血,混养的异育银鲫零星死亡,混养的草鱼和鲤鱼均不发病.本研究从濒死的花白鲢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人工感染鲢鳙鱼后有较强的致病性.该株菌对鲢鱼、鳙鱼、鲫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9.34x104、8.21x104、1.75x105 CFU/g.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ATB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符合嗜
为了明确湖州地区黄颡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病原的种类,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在2012年6-12月对湖州地区6个镇15个村的黄颡鱼养殖场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定点调查和随机抽样的方式,现已明确困扰湖州地区黄颡鱼养殖业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为:裂头病和腹水病。
按照30 mg/kg的给药量对松浦镜鲤和鲫连续口灌给药3天,停药24h后采集鱼体内各组织样品。外标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鲤、鲫体内不同组织中甲砜霉素的蓄积量,比较其差异,用以分析甲砜霉素在鲤和鲫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蓄积规律。结果显示:甲砜霉素在鲤、鲫体内不同组织中呈现大致相同的蓄积趋势,其中以血浆和肾脏中药物蓄积量最高,鳃及脾脏中最低,鳔、肝、肠、胆汁、性腺、
气单胞菌(Aeromonas)是常见的人畜鱼共患病原菌,能单独或者混合感染多种水产动物,成为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威胁。随着大量抗菌药物应用于水产动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不可避免气单胞菌耐药菌的出现。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具有位点特异性整合耐药基因盒的功能,能捕获外源耐药基因,再通过转座子或接合质粒实现水平传播和转移,这对多重耐药株的形成和传播扩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高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治疗水产细菌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药物的普遍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虽然仅介导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低水平耐药,但其耐药基因通常位于质粒上,不仅增强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性,而且加速了耐药基因在不同种属之间的传播。
细菌中存在一种能捕获和表达基因的遗传单位——整合子,它是一种能通过自身编码的整合酶识别、捕获、整合或剪切细胞外游离基因或基因片段,尤其是耐药基因,并使其得以表达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细菌获得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