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域承载力耦合分析--以沿海11省市为例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un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主要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赋权,乘法合成归一法得出综合权重,进而得到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数。采用耦合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法,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耦合协调模型,计算2000-2013年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其他文献
区域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的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通过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集聚效应主要表现在“点”上:形成旅游增长极和提升旅游区位优势;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线”上:区域旅游要素的协同和区域不同特色景区的协同;扩散效应主要表现在“面”上:全域旅游的发展和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扩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烟台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影响。结果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的2004-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分析耦合协调关系的省级差异,并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 表明:(1)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近半数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以下;(2)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流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了2001-2013年松花江流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驱动机制。结果 表明:①研究期内,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但土地利用整体状态趋于恶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各异且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②松花江流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指数逐年
中国已全面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研究城市老龄人口空间集疏格局及关联特征不仅是开展老龄人口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面向老龄化社会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等的核心所在。通过选取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根据五普、六普老年人口数据,基于老龄化率、集聚度公式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和2010年全国地级市老年人口分布的集疏格局及空间关联。
本文选择历史古镇中的军事古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沿革与“军事古镇”文化意象在当今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传承。本文以两处现保留有文化遗产地且“军事古镇”意象仍深入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地点——北京古北口与贵州镇远为例,通过历史地理文献梳理的方法总结其历史沿革,并通过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两个案例地的军事古镇文化意象传承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两案例地,探讨目前军事古镇遗产地在文化
城市间工资差异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和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对于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乃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由区域政府联合推动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集聚理论出发,基于2005-2012年京津冀各城市工资及其它社会经济数据,探讨了产业集聚、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制度改革等因素对城市间工资差异及城市间各细分行业工资差异的影响。结
本文选取河南省1978年-2014年城市化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反映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的动态关系的VEC模型.为了弥补时间序列的两维信息缺陷,进一步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2005年-2014年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利用时间、指标、横截面的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证明河南省城市
TOD的发展模式是土地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TOD规划理念在我国大城市已得到应用,但是,到底其规划效果如何?TOD理念在中国实践中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些关键理论问题,仍然鲜为人知.本文以北京为例,采用调查数据,从居民出行影响的视角,对TOD的规划效果进行实证评价.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城镇化作为保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抓手,对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四大地区及省域的城镇常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作为人口和产业城镇化增长指标,通过运用相关软件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四大地区及省域的“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进行系统研究。
城市产业活动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开展城市产业碳排放效率研究对于完善企业碳交易中的配额分配机制、推动企业碳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基于199家企业样本,采用碳排放强度、单位碳排放的用水效率、单位碳排放的废弃物排放强度指数及单位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和隐含碳排放等指标,对27种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