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高超进气道激波振荡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r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进气道/隔离段模型出口附近设置固定的堵塞楔块提高反压,并采用高速纹影拍摄同步壁面压强测量的手段,在马赫数5.9的激波风洞中研究了不同内收缩比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堵塞度下,进气道仍然能够保持起动状态,而在较高的堵塞度下,进气道出现激波振荡.流道内向上游传播的激波在激波振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纹影录像表明该激波的形成与上游的压缩波/激波在节流段的反射有关.随着堵塞度的增大,激波振荡的频率有所升高,主要是因为流道内向上游传播的激波的平均速度增加.进气道出现激波振荡时的堵塞度随内收缩比变化而不同,激波振荡的流态和振荡频率也有明显的差异.
其他文献
如今,液滴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打印机,微型泵等微流体领域,但是与液滴相关的众多现象,如马兰格尼效应,接触角和蒸发过程等,过去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详细研究了接触面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液滴蒸发过程及内部流场的影响。具体为通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得了液滴中间平面的粒子图像,计算了不同接触面温度条件下液滴无量纲体积与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液滴内部速度场和涡量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触
进行了微秒脉冲,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低速翼型和叶栅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对于低速翼型,在分离点前缘施加微秒脉冲激励可以有效抑制流动分离,激励电压,脉冲频率和占空比是流动控制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来流速度的提高,微秒脉冲激励的流动控制效果显著下降,只有纳秒脉冲激励可以有效抑制分离。对于低速压气机叶栅,在叶片吸力面和端壁之间形成了显著的角区流动分离,角区分离与翼型流动分离特性有显著差异。仅仅在
本文尝试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对翼型模型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包括抽吸位置,抽吸量等参数的影响。实验在水洞中进行,基于弦长的实验雷诺数Re=28 000,攻角范围α=-10°~40°。利用表面注入染色液方法判定分离点位置,结合氢气时间线技术探索流动控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展向离散抽吸方法对延缓流动分离有明显效果;抽吸量大延迟流动分离的能力强;弦向抽吸位置变化的影响反映在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攻角范围发生变化。流
应用同伦分析法研究无限长柱体内角毛细流动解析近似解问题,给出了级数解的递推公式。不同于其他解析近似方法,该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摄动理论对小参数的过分依赖,其有效性与所研究的非线性问题是否含有小参数无关,适用范围广。同伦分析法提供了选取基函数的自由,可以选取较好的基函数,更有效地逼近问题的解,通过引入辅助参数和辅助函数来调节和控制级数解的收敛区域和收敛速度,同伦分析法为内角毛细流动问题的解析近似求解开
本文用互信息法计算了环形液池浮力-热毛细对流非线性系统的延迟时间;用G.P算法求得到了最佳嵌入维数;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运用Wolf等人的时间演化算法,将实验中得到的表面振荡一维时间序列进行了合理的相空间重构,计算出了信号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本文验证了判断一个非线性系统是混沌系统的传统方法,分析了混沌信号的剧烈程度,为大家今后研究混沌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案例支持.
为研究边条翼飞机滚转运动中非定常气动特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利用一套两自由度的动态实验机构,进行了模型不同频率下的滚转强迫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测力,动态测压和动态PIV测量等实验。在动态测力中,模型的滚转力矩系数曲线出现了明显的迟滞环,而偏航力矩系数迟滞环很不明显。通过动态测压和进一步的动态PIV的流场定量测量,观察到涡结构和涡量大小的变化以及边条涡与主翼前缘集中涡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耦合作用,这是导致模型
高机动飞行器往往都是通过大攻角飞行来实现高机动的目的。由于大攻角前体非对称涡往往与非指令运动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首先指出前体非对称涡流动对头部微扰动十分敏感,以致长期以来让人们误认为这类流动具有不确定性。研究表明,通过设置人工微扰动可使前体非对称涡流动具有可重复性,并揭示该流动随扰动周向角变化的响应,演化规律。通过利用大,小后掠翼两类翼身组合体的典型布局形式,研究它们所呈现的摇滚运动形态,揭示其摇滚
利用PIV结合折射率匹配法对同心圆柱环形间隙内的Taylor-Couette流动进行了测量,采用质量浓度为64%的碘化钠来消除由于圆柱曲面引起的测量误差,通过加热内圆柱构建了不同的温度梯度工况,以研究温度梯度对Taylor-Couette流动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模型的内圆柱的半径ri为33 mm,外圆柱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其半径ro为40 mm,整个装置的长度L为336 mm,内外圆柱的半径比(ri/
为了实现Ma 2~6范围内进气道均能稳定高效工作,提出了五波系压缩,对第二、三级压缩面角度和唇口板角度以及喉道高度进行调节的进气道调节方案,研究了进气道的调节规律。对压缩面、唇口板的角度进行了优化选取,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进气道的内流场,分析流场波系结构和马赫数、静压等参数,验证调节规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道经过该规律的调节,在所研究的马赫数范围内工作性能较好,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都较高
本文基于马赫数分布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使用流线追踪和截面渐变方法设计了进口截面不对称的类水滴转圆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并对其进口横向位置d、纵向位置h和双纽线参数a影响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另外,在相同约束条件下设计了常规矩形转圆进气道与较优的类水滴转圆进气道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