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对骶尾部褥疮修复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褥疮是由于截瘫、糖尿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肿瘤等原因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压迫体表骨性突起部位,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这种持续的缺血、缺氧状态,又逐渐造成周围软组织溃疡坏死,甚至癌变.其中,骶尾部褥疮占大多数,利用臀大肌肌皮瓣来修复骶尾部褥疮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共识的方法,但术后对臀大肌的功能有明显的影响.穿支皮瓣是在肌皮瓣的基础上,以穿出肌肉和肌间隔的细小动脉为轴的一种轴型皮瓣,主要营养皮肤、脂肪及浅筋膜.方法 2004年3月-2012年4月,收治19例骶尾部较大面积褥疮患者,Ⅲ度褥疮10例,Ⅳ度褥疮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5-69岁.骶尾部褥疮面积11cm×13cm-22cm×24cm,平均17cm×19cm.术前常规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穿支点并用龙胆紫标记,术前常规行臀部磁共振检查并筛除双臀肌纤维化的患者,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对骶尾部褥疮创面进行覆盖.结果 19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39个月,平均23个月,皮瓣无臃肿,外形良好,褥疮无复发,臀大肌功能正常.结论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优点:1、血管解剖标志恒定,变异少,术前可行超声多普勒定位,臀部MRI检查筛选患者.2、不损伤臀大肌,保留臀大肌的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髋关节的活动范围.3、皮瓣修复后臀部外形无明显改变,并且可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后保留臀部外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容易接受.4、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后,其供区无需植皮,可直接一期缝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为该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更好的依据,并为临床手术指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PELD治疗的患者,在术后3、6、12、18月随访,且在术前1日、术后1日及随访时进行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JOA评分,观察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
目的 评价肩峰下置镇痛泵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肩关节术后疼痛效果.方法 162例肩关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镇痛,分别为肩峰下置镇痛泵镇痛组(SC组),给予罗哌卡因150 mg肩峰下置自控镇痛泵,患者背景剂量(镇痛泵每小时输注入体内的药量)2 mL/h,自控镇痛剂量0.5 mL,负荷剂量0.1 mL/kg,锁定时间15 min;氟比洛芬酯组(FA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肩峰下置镇痛泵联
目的 探讨一期颈椎前方高位咽后入路松解后路寰枢椎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共收治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6岁。入院后常规行颅骨牵引术,常规行颈椎X线、MRI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估寰枢椎脱位情况。所有患者采用前方高位咽后入路显露寰枢椎关节囊,去除寰枢椎之间的瘢痕、骨赘进行松解,一期在持续颅骨牵引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
目的 探讨微创翻修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症的疗效及失败原因.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微创翻修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症39例,其中MED翻修28例,Mis-TLIF微创系统翻修11例,同时分析腰椎术后失败的原因.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4±2.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时进行Nakano标准疗效评定.
目的:比较前路钢板内固定和Karl-Heinz螺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治疗大骨节病(Kaschin Beck Disease,KBD)距骨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KBD距骨坏死(KTN)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60岁(40~70岁);左踝15例,右踝20例.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钢板内固定(对照组,20例,22踝),Karl-Heinz螺钉内
目的:探讨加长型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0 2月-2016年02 月使用加长型 PFNA 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病例,共 26 例,男性 14 例,女性 12例,其中闭合复位 25例,有限切开复位 1 例,术中扩髓 22 例,未扩髓 4 例.结果:对这 26位患者都完成了随访,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病例,切口长度为 5cm-12cm,平均 6.5cm;手
目的 2型糖尿病(T2D)可以促进骨关节炎(OA)的发展,但机制尚不清楚.T2D病人存在全身性骨代谢异常和骨丢失.而软骨下骨代谢异常和微结构破坏可以促进软骨退变和OA发展.因而,本研究探讨T2D对膝关节软骨下骨代谢和微结构及软骨的影响,以及T2D是否通过破坏软骨下骨代谢和微结构来促进软骨退变.
目的:探讨课题组构建的一种新型的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RGD接枝聚NGF复合神经导管)修复人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使用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患者共8例 ,桡神经缺损2例,正中神经缺损3例,尺神经缺损3例,受伤至手术0-130天(平均46天)。
目的 比较分析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固定和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腰段椎体骨折40例,按治疗方法 分A组为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 18例,男 11 例,女 7 例;年龄28岁~58岁,平均 43.5±7.5岁.按根据Denis分型:压缩性骨折8例,爆裂性骨折10例;损伤部位为 T111例,T126 例,L1 8 例,L2 3例.
目的: 初步探讨小关节源性炎性因子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接受后路手术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0例)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5例)共95例,采用Weishaup的分级标准评估小关节退变程度。收集术中切除的一侧腰椎小关节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腰椎小关节退变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