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门前古城墙的发现与探讨

来源 :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秋季,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武昌起义门前的古城墙遗迹进行了发掘清理。在清理中,逐步发现了古墙城墙基以及较多的城墙砖残块,据城墙基础所示,有瓮(月)城基础特点,而且在残砖块上多模压有文字说明。通过整理分析,笔者认为,有不少的城墙砖当是明代修筑武昌城时所用,也有不少是补修城池时的残留。今人对武昌城的研究主要是依史志记载,用实物对证的研究相对较为简略。有鉴于此,本文从武昌城的历史、起义门前的城墙遗迹及发掘中发现的城墙砖文字三个方面就本次发现的内容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得到关注与更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公元前二世纪末,滇中湖群区域的城市体系诞生。西汉中期汉武帝“开西南夷”置益州郡,催生了这一城市体系。滇中湖群区域为益州郡的核心区,在此设置了滇池、谷昌、健伶、连然、昆
松潘地区,相当于今天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便是一个在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中相当典型的“界域”,自然地理与民族分布的过渡性与交叉性非常典型,其在中国民族史及交通史上的重要研
本文就清乾嘉之际川、楚、陕白莲教的空间扩散模式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经济-贸易流动扩散模式、血缘、地缘与业缘扩散模式以及远距离移动扩散模式三种。
本文所涉及的“早期日制近代都市图”,主要是指西方近代测绘技术传人两湖地区之初(时代大约在清末民初之际),日本人利用近代绘图技术制作的两湖城镇地图。这类近代都市图的研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