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交制种专用家蚕品种浙凤1号的选育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无性克隆及定向选择技术育成高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雌29,通过导入限性标记基因及回交改良方法育成家蚕限性卵色系卵36.用雌29和卵36生产一代杂交种可免去雌雄蛹鉴别工序,显著提高制种效率和杂交率,公斤茧制种量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32.83%.2013 年这对可单交制种的家蚕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浙凤1号.
其他文献
科农9204 是一个高产、氮高效小麦品种,根系繁茂.本研究以科农9204与京411 构建的KJ-RIL 群体为材料,开展苗期低氮、低磷及对照水培条件下根系相关性状的测定,结合已有产量、氮效率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QTL 检测.
会议
明确不同基因型间氮和磷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对培育高产高效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骨干亲本京411 及其衍生系共15 份材料,在3个氮处理(Ca(NO3)2 含量为0、0.05 和2.0 m mol/L)和3 个磷处理(KH2PO4 含量为0、0.005 和0.25 m mol/L)下,研究苗期氮和磷吸收、利用效率遗传差异,并结合90 K SNP 芯片,分析氮和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相关遗传
会议
解析小麦耐盐遗传位点及其优良等位变异对于选育高产耐盐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虽然以往不少研究定位了一些控制小麦耐盐性状的QTL 位点,但鲜见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解析小麦耐盐性的遗传基础.
会议
单芒山羊草( Aegilopuniaristata)和簇毛麦(Dasypyrumvillosum)是小麦的近缘物种,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为了深入评价单芒山羊草和簇毛麦在小麦遗传改良方面的潜力,本研究对1 套中国春-单芒山羊草附加系(CSDA1NCADA7N)和1 套中国春-簇毛麦易位系(T1DS.1V#3L-T7DL.7V#3S)的农艺性状(株高、分蘖数、有效穗、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
会议
农作物缺锌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普遍问题,它不仅降低了许多粮食产区的产量,还降低了籽粒营养价值.小麦是锌强化最理想的载体之一,研究其富锌潜力以及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会议
砂姜黑土是我国主要中低产土壤类型之一,目前对砂姜黑土区生产上小麦籽粒质量现状缺少系统性研究,对其加工利用能力也缺少系统性评价.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评估该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
会议
以保存的皮斑限性和斑纹限性蚕资源材料为母本,以932、湘晖、7532、夏芳、秋白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连续3 次回交和系统选择,育成了主要经济性状接近或超过其雄性亲本的皮斑限性蚕品种限1、限3、限6、限8,斑纹限性蚕品种蜀63、限17、限16.
利用野桑蚕和家蚕地方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自交分离和系统选育的方法,创制出一批幼虫斑纹限性、茧色天然彩色的育种素材,丰富了家蚕新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幼虫斑纹限性材料可以根据幼虫斑纹特征分别雌雄蚕,突破了家蚕幼虫期鉴别雌雄的瓶颈;彩色蚕茧色彩天成,健康、环保。利用这些素材,培育出多对突破性特色家蚕新品种。
蜘蛛牵引丝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本研究采用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获得了黑寡妇蜘蛛牵引丝蛋白三种不同倍数重复单元的重组蛋白1 和一种重组蛋白2 的复合丝纤维,研究结果表明了重组蛋白1 的分子链越长,则复合丝纤维的机械性能越好,两者为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研究还表明只包含单一种类的决定强度特性的蛋白基序的MaSp1 分子构建的丝的强度,比相同蛋白链长度的、既包含决定强度特性又包含决定弹性特性的Ma
会议
为将家蚕蛹带壳自然羽化蜕茧的行为性状应用于蚕种生产中,对10 个家蚕茧色限性蚕品种的带壳自然羽化蜕茧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蚕品种茧层量较重或茧层较厚的情况下,其蚕蛹带壳自然羽化蜕茧能力与茧层量的大小没有相关性;日、华系不同系统、不同性别蚕蛹的带壳自然羽化蜕茧能力差异较大,其中日本系统雌蛹的带壳自然羽化蜕茧率比中国系统雌蛹高20.40 个百分点,日本系统雄蛹的带壳自然羽化蜕茧率比中国系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