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次春季暴雨成因浅析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高空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河南省2009年4月18日到20日,出现了2009年入春以来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强降水集中时段在18日17时到19日17时,为一个暴雨日,从驻马店西部向开封和商丘西部伸出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暴雨带,其中共30站超过50mm,最大在商丘民权站(75mm)。本文利用常规micaps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背景、水汽、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对此次区域暴雨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期间,500、700和850hPa三层都有低槽和切变线的配合,且高层的辐合线比低层的略偏西一些,高低层配置属于稳定型,地面主要受倒槽影响,无明显的冷空气作用,主要以稳定的持续性降水为主,无强对流天气出现。700hPa切变线和850hPa切变线之间区域与暴雨带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发生前我省已有良好的水汽条件,丰富的水汽输送和持续的水汽积聚为暴雨区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深厚的湿层是此次区域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且强降水中心出现在中低层湿度中心区。深厚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上层辐散、下层辐合的抽吸耦合作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降水发生前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对强降水的发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并未达到触发强对流天气的条件,故此次强降水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自动观测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豫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强对流风暴产生在东北冷涡西南侧的MCS
会议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海岛自动测风站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5日发生在秦皇岛地区春季大风强降温过程中出现的雷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研
会议
1998年10~11月,对平罗县乡村161所医疗单位压力蒸汽灭菌现状进行了调查。灭菌合格率为8902%(365/410)。其中,注射器、敷料、压舌板、小手术包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068%(146/161)
河北省2009年5月9-10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单次过程降水使降水区域5月上旬雨量偏多5倍以上,10个县(市)超过历史同期最高值的50-138[%],为历史同期所罕见。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
会议
对2007年7月3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不稳定指数的变化和θse的水平、垂直分布反映了不稳定能量积聚和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温度平流和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反映了强对流发生
会议
利用秦皇岛海岛站1997年-1999年资料,统计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渤海大风的特点,分析渤海大风发生的成因,探讨海陆风对渤海大风风向的影响,并从500hpa、850hpa、地面三个层次画出渤
会议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气象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及乡镇加密雨量站资料、物理量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09年6月8日河北省的强降水及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蒙古低涡携带
会议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2009冬季河南省持续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将2009年2月22到27日的转折性大范围连阴雨雪天气过程与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干旱持续期间,我国大
会议
自1936年章太炎物故后,环视吾苏域中,国学大师曹元弼可以算是硕果仅存的泰山北斗了。曹元弼行三,是曹氏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曹氏三兄弟在苏州声名赫赫,兄曹元恒,人称御医曹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以及雷达、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2008年5月3日河北省衡水市发生的局地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高空低槽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