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社会评价与宏观管理研究

来源 :中国运筹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分工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角度,提出对企业活动的社会评价思想,建立了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评价方法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社会评价企业的方法,试图达到保护公共资源和鼓励创办企业的作用;同时,从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对企业实施宏观管理的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对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否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作为一个互为依存、相互补充、关联拉动的有机统一体对待,而不是将其人为割裂与对立,才能在资源配置和利益关系调节上,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文章认为,应该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实施农民教育工程,要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大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五大统筹中,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第一位,这说明在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城乡关系的重要性。在城乡关系中,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已成为统筹城乡关系的难点所在。
本文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三项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繁荣农村的需要,也是发展城市的需要;不仅要围绕“三农”谈统筹,而且要立足全局抓统筹;不仅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考虑统筹,还要从政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考虑统筹,最为关键的是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一、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方针政策一直在提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但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状态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的态势,“三农”问题至今犹在,仍十分突出。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在经济发展中,城乡收入差异随着经济的增长表现为先逐步扩大,到达拐点临界后,再逐渐缩小的规律,形态呈倒U形的正态分布变化。2004年的投资政策可能会引发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倒U字型拐点的痕迹。本文对城乡居民收入及最终消费差距继续扩大
本文对信息化精准农业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阐述。目前,全球范围一场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这必将对我国粗放型传统农业模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大大改变农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精准农业”日益走进我们的视野。顺应世界农业信息化、精准化趋势,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本文介绍了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就思想不够解放,缺少创新精神;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小城镇建设落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位置和战略地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思路;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并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满足城乡人民不断增长的畜产品消费需求及农牧民增收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刻认识和稳妥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促进整个畜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转变畜禽养殖方式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
本文介绍了现实中的“三农"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的思路和主要措施:1.彻底摒弃城乡有别、重城轻乡的传统二元结构意识和作法,真正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想,而不是只停留在文件、讲话和口号上;2.制定综合性、全局性规划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化规划、社会事业规划等时,都要尽可能城乡一体;3.国家应尽快立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地位
本文对陕西省城乡统筹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十六大又将加快城镇化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致富的经济资本”是指农民能用于致富和价值增殖的经济量,有自然资源、实物资本、金融货币、经营制度(包括管理和体制)等主要形态。它是其他类型资本的本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勤劳智慧的江苏人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于彻底打破“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率先开辟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增加了“农民致富的经济资本”。本文阐述了江苏省率先开辟以农民为主体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