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肺不张的X线诊断(附12例X线分析)

来源 :第九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安徽省放射学第八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不张的X线特点及形成原因。资料及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收住的婴幼儿肺不张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男:女为3:1,年龄3天--3月,平均年龄45天。12例患儿均行胸部X线检查确诊。结果:12例患者当中首次摄片即表现为肺不张者8例,另外4例在住院治疗1-3周后相继出现肺不张或肺膨胀不全征象。结论:婴幼儿肺不张多见与右上肺,胸部X线正位片是诊断婴幼儿肺不张的可靠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16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X线、CT表现,以提高对其病因诊断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采用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CT检查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阻梗1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的连接部形态特征及尿路积水情况。结论:尿路造影结合CT检查是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病因定性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信息。
临床上早期胃癌往往无明显症状,或表现的症状缺乏特征性,90%以上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为18-20%,无论是内镜或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仍不乐观,仅约10%。因此,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目前除内镜及内镜超声(EUS)外,胃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就作者工作中15例早期胃癌气钡双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技术要点及表现特征
急性胰腺炎为最常见的胰腺疾病,也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和病理较复杂,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通过对2001年7月~2006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宜城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CT分级,以探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28例患者扫描前30分钟口服2%复方泛影葡胺溶液或凉开水500-800ml,上床前再口服500-800ml。3例扫描前10分钟肌注654-220mg。所有病例行螺旋CT常规扫描,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7例在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27例经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CT均能清晰显示胃癌的部位、范围、大小、周围结构侵犯及转移情况。胃癌病灶表现为局
腹膜后间隙是指腹膜壁层后部分与腹横筋膜之间的疏松脂肪间隙。腹膜后间隙肿瘤是指除来源于腹膜后间隙内胰腺,肾脏、肾上腺,等脏器以外,主要是来源于腹膜后间隙组织内的多种肿瘤。大部分腹膜后肿瘤患者第一次就诊肿瘤就很大,易于被CT检出。此类肿瘤病理类型繁多,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结合文献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原位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成年人不可逆性进展性肝病的一种选择。本文简介了全世界每年的肝移植手术基本情况,重点就多层螺旋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目的]T2胃癌(即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或浆膜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目前尚知之甚少,本文以期初步探讨T2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评估。[方法]共有141名行胃切除术的T2胃癌患者入组研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分期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所有141名患者中,60名患者(42.6%)肿瘤浸润至浅肌层,72名患者(51.1%)肿瘤浸润至深肌层,余下9名患者(6.4%)肿瘤浸润至浆膜下。和浸润至深
畸胎瘤属于胚芽细胞瘤,在性腺外和性腺内均可发生,性腺内最常发生于卵巢,其次是睾丸,生殖腺外畸胎瘤多发生在身体中线两旁,如骶尾区、头颈部、腹膜后、纵隔和中枢神经系统。本文回顾性研究了安徽省儿童医院儿外科2000-2006年间例手术切除的17例性腺外畸胎瘤,对其CT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统计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吻合口位置分为颈部吻合组,弓上吻合组,弓下吻合组,分析相关的发生率,从形态学的角度解释其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造影病例186份。以吻合口位置分组,分为颈部吻合组,弓上吻合组,弓下吻合组统计术后症状群,分为轻中重三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征象有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幽门梗阻等。本次统计未考虑术后年限。结果:不同组别有不同高并发症,高位吻合明显高于弓下吻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男女患者各1例,女80岁,男59岁。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均见低密度结节和/或低密度带;胆囊腔形态规则、内壁光整,有不完整黏膜线;2例肝胆界面光整,1例清晰,1例欠清晰;2例均有胆囊结石,其中一例合并有胆总管下端结石。结论:增厚胆囊壁内多发结节状或条带状低密度影、完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