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三个维面

来源 :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G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长期受战争动乱的时局影响,工具意涵突出,学人们热心于话语霸权的建构,本该充满理性的学术漫漶着愤激的情绪;在学术与政治的博弈中,学术注定要成为输家,学术之争延为政争,学术问题非学术解决,构成该时期文学学术的常态,而这种格局居然满足了包括部分学人在内的各方需要;体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要求的文学的人学特性逐渐沦为受攻讦、遭遗弃的东西,审美的缺失使文学失去了文化个性,殆同于宣传.
其他文献
由田联韬先生主编,关也维、马名振、杨民康、周青青副主编及众多撰稿者的热情参与共同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国内外第一部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及其文化进行
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建设等是需要大量教育者投入精力和心力研究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全球多元化音
对于中国社会全面娱乐化的判断和批评,在最近几年很流行.这种判断和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的影响.大家知道,英国有两位作家,一个是乔治·奥威尔
本文即希望简要考察一下文艺学与视觉文化研究的关系,或二者的连结之处.视觉文化研究开始变成一种新史学,它考察观看的形成,并因此连带起整体的感觉经验的重构和复现。这种新史
近几年来,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历史语言学博士与古典学博士,他们为中国学界初步带来了关于西方历史语言学与古典学的学术研究信息,这让中国学界在后现代主义之后的理论贫困中发
本文试图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审视当代文学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面的变迁.乍看起来,文学研究与文化产业研究似乎是两个截然对立的研究领域.前者信奉文学的审美无功利性,后者则积
去除当前中国文化生产的“伪经验”,将文学的经验通过寓言阐释的方式“还原”为现实中生活的真实处境,寓言批评以震撼性的效果暴露现实生活的矛盾,唤起公众强烈的政治诉求。这样
本文从中国新世纪文学理论建设的视野清理二十世纪国外文论本土化的四种模式,即世纪初期的古今转型的焦虑模式、现代时期的对立性本土化模式、建国三十年的主要意识形态一体
左翼文学的权力话语类型深受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国际作家联盟以及中共政治诉求的影响,在叙事方式上表现为一系列极为强烈的政治化理论特征:理论命题的口号化、理论活动的他律化
弘、康间的唐诗品评,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系统,它涉及评价角度、评价模式和大量的概念术语,这一研究范式在现代传承并产生影响.这一时期,复古论唐诗观和"师心"论唐诗观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