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共存环境下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探讨

来源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其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常规电源和风、光新能源发电的频率响应特性,对新能源发电的频率响应特性与常规电源不同引起的安全稳定问题,总结了系统有效惯量降低后的应对策略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源共存环境下的暂态稳定紧急控制策略协调优化原则,并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理论,对暂态稳定紧急控制中不同类型电源切机顺序优化原则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其他文献
由于卫星信号模拟器能够面向全球卫星系统提供卫星导航信号仿真,且支持BD/GPS/GLONASS/GALILEO等星座任意一个频点的信号仿真输出,并能够提供高稳定度的标准秒脉冲(1PPS)信号和10MHz时钟信号,因此,本文借助卫星信号模拟器详细地分析了可能对同步时钟精度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一种测量同步时钟精度和稳定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信号接收单元和输出扩展单元的数据与卫星信号模拟器本身的参
现有的广域测量系统是以同步相量测量技术为基础,以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监测、分析和控制为目标的实时监控系统。考虑到WAMS以在线监测的实时性为关键目标,其监测的信息往往仅限于电网的基波相量值,而不着重记录更加丰富的谐波和其他暂态信息等;本文将讨论和研究如何基于广域测量系统来构建一种新的全信息记录系统。该电力全信息记录系统作为WAMS实时测量的补充,以充分记录电力信号的信息为关键目标,记录电力系统在运行时
目前已有大量的PMU设备在线运行,但对PMU设备的检测方法仍不完备。本论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PMU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满足稳态和动态测试的需要。检测方案主要包括与GPS秒脉冲同步的高速DDS数字平台和高稳定度、快速响应的交流功率平台,可以实现在设定时刻同步输出,输出相角误差小于0.05度。在进行PMU动态性能测试时,可以在设定时间输出变化后20微秒内达到稳定状态。检测软件能够实现PMU稳态输出测试、动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轮机寿命在线监测的基本原理,根据参考文献和理论计算,设计了一种汽轮机转子在线寿命监测系统。通过简单的模型建立,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针对第三类边界条件的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本系统采用解析法分析计算,实时在线监测转子的应力变化。基于线性损伤累积原理,利用雨流计数法对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进行分析。该系统能够保证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反映汽轮机的寿命损耗。
对某核电厂主变压器加速老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老化数据采集及趋势分析、设备老化因素识别、老化机理分析、加速老化状态评估等。采用固体绝缘热老化寿命评估方法和基于糠醛含量的寿命评估方法对主变固体绝缘加速老化因子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核电厂已运行十几年时间,主变压器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随着核电厂机组投运时间的增长,主变压器相关事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在主变压器老化管理方面,须进一步补充
本文首次在国网系统內针对目前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状况,根据交、直流复合绝缘子在不同时期的结构、配方、工艺、制造水平、运行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结合运行环境、运行年限、地理环境的不同,在典型地区对交、直流复合绝缘子进行了大规模抽样,重点对复合绝缘子的电气、机械、劣化等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评估方法方面开展了研究。在对试验结果、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尤其是通过重点分析影响交、直流复合绝缘子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相量量测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在特高压电网的动态特性监视和动态安全稳定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相量量测信息在电力调度中心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发展思路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量量测信息应用实用化的想法。
时间同步系统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基于SDH地面链路传递高精度时间的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系统是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本文给出了基于网省中心、地市中心、变电站(电厂)的时间同步三级架构,介绍了以卫星时间基准源和地面时间基准源互为备用,利用SDH网络的E1业务通道,采用PTP协议的高精度网络授时技术,自动消除SDH传输链路的传输时延,自动修正SDH网络因传输链路切换、指针调整等引起的时延变化,将高精度时间基准通
本文通过变电站基础功能的构成与作用,讨论了变电站时间同步的基本目的,并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及时间同步结构,梳理了时间同步过程包含的主要环节。根据时间同步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分析确认了IED设备应用时间同步信号的能力是现场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依据源端确认的工程技术原则,结合现场时间同步应用环节暴露的主要问题,针对变电站实现时间同步的终端IED设备,综合设备功能的相关性,提出了工程源端变量定
介绍了实时计算入炉煤低位热值的方法,对计算方法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确定对入炉煤低位热值影响较大的因素。以某300MW机组实时计算低位热值与电厂化验的入炉煤低位热值对比结果为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结果偏差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入炉煤低位热值合成不确定大小。另外介绍通过降低主要影响参数不确定方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