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为绿色GDP做什么:中国企业伦理视角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kar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伦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企业中主要体现为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企业伦理的现状;然后,结合案例分析企业伦理缺失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原因,并结合文献分析中国企业为什么要重视伦理;最后,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目前中国企业加强伦理管理的途径.
其他文献
农村居民有潜在的保险需求,农民的预防性储蓄使这种潜在的需求成为了有效需求.商业性寿险无法解决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农村社会保障无法解决社会合理性和保障充分性之间的矛盾,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农村寿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合作保险是经济有效性、社会合理性和保障充分性的统一,保险合作社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费率较低,是目前开发中国农村寿险市场较为理想的制度选择.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自前我国沿海地区所采用的货币安置、保险安置、留地安置、就业安置等主要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揭示了目前征地安置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指出不完善的制度、政府不顾公平片面地追求效率、信息不对称、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冲突等是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矛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当前征地安置矛盾的对策.
失地农民问题是造成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城中村"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土地产权、征用补偿等制度的不完善是失地农民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也只有对与土地和农民有关的现行制度进行创新并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创建和谐社会.为此,作者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探讨了对土地征用制度、征地补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职能四个方面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所凸现的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重心,也是农经学界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基于佛山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分析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典型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设立社会保障资金的难点与争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原则,为佛山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分析当前了粮食部门转轨的策略问题.一个成功的改革策略应当能化解有关的政治约束条件,即尽可能增加改革的事前可接受性与事后的不可逆性.同时,对政策实施的效率问题也给予一定关注,即政策将如何影响行业中的各种交易关系或者说治理机制问题.有效的市场的参加者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形成,正是渐进的经济转轨与制度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乡村道路建设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项目评价的研究基础上,将心理满意度引入乡村道路建设项目收益评价中,并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个人特征、个人付出和客观变化量三组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各因素对满意度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在现有资金一劳动付出结构下,由于村民资金劳动替代率小于市场资金劳动替代率,当村民以工代赈投入到乡村道路建设中时,隐性劳动节余可通过补贴村民交费或补贴道路工
本文以新疆玛河流域棉花保险为例,利用多界二分选择问卷方式的假设市场评价法(CVM)获取农户微观数据,探讨:①不同保险条款下农户对农业保险制度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②不同参与率目标下政府对农户保费补贴的水平.结果表明,农户对棉花保险保费的支付水平主要受棉花生产波动性高低、自然灾害给棉农带来的经济损失程度、棉花播种面积、农户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知度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农户投保率的增加,政府给予的保费补
随着温州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工业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温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温州市1990~2003年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数据,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工业环境因子相互关系,建立了温州市人均GDP工业环境污染物排放模型,为评价和制定温州市环境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工业废气排放量计量模型外,其它各项工业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存在显著的特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
本文将对传统形式的海上建筑物的特点和其所带来的环境同题作一简要回顾,对扇形风标配重系泊(Fan weathervane Counterweight Mooring)专利技术作一介绍,对推广和应用该专利技术在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能源、交通建设寻求一种投资省、建造周期短、可以搬迁、可重复利用、环境友好,不占用宝贵的岸线资源,有利于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液、散货
本文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绩效评价,并且针对河北省可持续发展对象系统的独特性.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九五”期问河北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以下可持续发展原理;经济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目标依赖于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当出现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时,会普遍影响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