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暨鲁澳针灸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作用及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中药贴神阙穴组24例,对照组安慰剂贴神阙组16例、中药贴中脘穴组16例,分别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中医证候评分表变化. 结果:三组治疗后均能改善睡眠,中药贴神阙穴组PSQI有效率为83.33%,安慰剂贴神阙组为56.25%,中药贴中脘穴组为25.00%,经Ridit分析,中药贴神阙穴组PSQI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贴神阙组和中药贴中脘穴组(P<0.01);治疗后三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药贴神阙穴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5.00%,安慰剂贴神阙组为31.25%,中药贴中脘穴组为37.50%,经Ridit分析,中药贴神阙穴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贴神阙组和中药贴中脘穴组(P<0.01). 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能够充分发挥中药和神阙穴的优势,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中医证候,对心肾不交型不寐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痛处固定,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因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又俗称“五十肩”,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黏连,活动明显受限,又称“肩凝症”,“冻结肩”等。漏肩风的发生常与体虚、劳损及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肩部经络不通或筋肉失于气血温煦和濡养。针灸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常规治疗方法是针灸局部穴位等,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等方法,虽然效果可以但是取效缓慢。
目的:探析丁德光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一则,总结其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导师门诊并结合验案,学习针药结合治疗PHN时,针刺、火针、刺血拔罐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学术观点和临床验.结果:丁德光教授认为PHN虽多为邪热,但亦有因寒凝阻络致不通则痛,亦有年迈体衰、筋脉失养所致的不荣之痛.针对此类病证,重用麻黄、附子、细辛等发散风寒药,同时配合火针兼刺血拔罐清余邪.所选验案即是以本思路治疗
目的:通过检索和分析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的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及治疗现状.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文献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多个数据库中关于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的相关文献,利用Noteexpress3.2文献管理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概况、文献作者、关键词、常用腧穴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
附件囊肿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癓瘕”、“闭经”、“痛经”范畴。药物外治法与针刺治疗方法的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痛经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因而诊治痛经对改善女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针药结合治疗痛经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疗效确切,治疗机理明确.通过查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针药结合治疗痛经的实验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和新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早已不是食不果腹的年代,相反,现代很多人存在营养过剩的现象.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暴饮暴食,饮食不节造成很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肥胖问题,肥胖继而引起很多内分泌异常的情况,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市面上存在很多减肥方法,但是很多方法是以牺牲身体健康为前提,减肥是为了有更好的身体,这样减肥反而得不偿失,针灸配合中药减肥不失为一
“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用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针药结合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缩短病程为患者减少痛苦,以期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针药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按疼痛部位辩证选穴,毫针快速针刺,至局部有酸胀、沉紧为度,以平补平泻为主,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针药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行药物穴位注射,根据受累神经部位不同,三叉神经第Ⅰ支受累者注射入眶上孔,第11支注入眶下孔(四白穴),第Ⅲ支注入下颌孔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0例,比较针药结合组、针刺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表明,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值得推广.
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跖疣属祖国医学中的“枯筋箭”“千日疮”“疣目”等范畴。治疗跖疣的关键是针刺部位准确,针尖要直达优体基底部,阻断其自然营养通路,扰乱并抑制其生长,从而使其萎缩而脱落。灸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之功。针柄上的艾条段与蒜泥形成隔蒜灸,可发挥出消排毒、散结、止痛的功效,使局部组织发生变形坏疣体脱落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