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应用

来源 :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um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沿腓肠神经营养管轴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远端以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反义VEGFcDNA对放射线诱导人食管癌细胞VEGF高表达的抑制作用,为食管癌放疗与反义VEGF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用反义VEGFcDNA质粒转染人食管癌细胞TE-1;MTT法、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癌细胞;γ线照射转染、非转染食管癌细胞TE-1,采用免疫组化、ELISA与RT-PCR法分别观察反义VEGFcDNA对放射线诱导的食管癌细胞TE-1VEGF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痛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原因。方法:对192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情况及其与手术方法、吻合位置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开胸行肺楔型切除术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发生房颤的原因。结果:证实不同的手术方法、不同的吻合位置与食管癌术后房颤的发生无关;胸部-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开胸行肺楔型切除术的患者。结论:术中对肺门肺静脉的牵拉和对后纵隔的游离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2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并发房颤明显增加了吻合口瘘的发生;但与围手术期死亡没有明显联系。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房颤不利于术后患者短期内的恢复,应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2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情况及其与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高血压病史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60岁)、术前有心电图异常、术前患有高血压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患高血压,均为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应注意预防。
目的:探讨肢体毁损伤修复术后血小板增多的出现时间和护理。方法:对16例肢体毁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后第二天起血小板逐渐增多,术后14~21d达到高峰值,术后28d逐渐下降。结论:肢体毁损伤修复术后应监测血小板变化,根据病情做好综合治疗与护理,防止血栓形成及血管危象的发生。
本研究应用邻指皮瓣和指动脉岛状皮瓣的原理设汁了带蒂邻指瓦合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脱套伤的术式,临床应用12例,效果满意。
食管内翻拨脱术也有称为经裂孔胸腔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选择式。本文介绍了59例食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方法,阐述了食管内翻拨脱治疗食管癌的过程,浅谈了治疗体会和疗效。
目的:探讨腹壁下横型皮瓣(DIEP皮瓣)切取方式的改进,扩大DIEP皮瓣临床应用范围。方法:通过对DIEP皮瓣的临床解剖学观察,了解DIEP皮瓣的供血主要由腹壁下动脉脐下穿支供应,并可穿越腹白线通过筋膜下血管网供应对侧皮瓣。采用双腹壁下血管蒂仅带肌袖的DIEP皮瓣修复四肢大范围缺损和进行乳房再造。结果:对20例病例,其中手腕部缺损6例,前臂缺损5例,下肢缺损7例,乳房缺损2例,进行急诊或择期修复。
本研究应用ORTHFIX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掌指骨骨折21例,经4~6月随访,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拇手指末节软组织块离断伤不乏其例,既往均未与再植,主要因为再植难度大。随着患方要求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作者自2002年至今再植9例,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