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国际室内空气品质与气候大会及VOCs和空气净化相关研究专题简介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_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介了2008年8月在丹麦召开的第11届国际室内空气大会情况,该会的参会规模、接受文章数量超过以往各届,其学术交流反映了该领域国际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着重介绍了此次会议上报道的关于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和空气净化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冬季PM2.5、CO和O3三种污染物的暴露水平。方法:采用PM2.5、CO和O3个体采样器,对北京某社区老年人的10处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污染物监测,并采用活动日志收集该社区30名老年人的24小时活动模式,计算老年人上述三种污染物的24小时个体暴露水平并进行评价。结果:老年人PM2.5、CO和O3的24小时个体平均暴露浓度分别为(146.54±6.60)μg/m3,(2.6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和2-乙基已醇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还原合成具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DEHP)结构特征的半抗原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NH2-DEHP),产物经红外光谱(IR)、氢谱(1HNMR)和质谱(MS)确认,然后用戊二醛将NH2-DEHP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得到免疫原DEHP-BSA,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得包被原DEHP-OVA。通过紫外光谱
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清洁剂使用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及健康影响的研究成果,分别讨论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来源及其研究方法,分析了清洁剂使用对人体健康效应,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影响,对未来发展做了预测。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小鼠肝脏细胞遗传物质的毒性,选用SPF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0.5mg/m3、1.0mg/m3和3.0mg/m3的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72小时,染毒结束后观察肝细胞的RAPD图谱和微核形成率。结果表明:气态甲醛能诱导肝细胞微核率增加,染毒组与对照组RAPD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甲醛对小鼠肝脏细胞的染色体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同时验证利用RA
目的:评价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夏季PM2.5、CO两种污染物的暴露水平。方法:采用PM2.5、CO个体采样器,对北京某社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污染物监测,并记录时间活动日志收集该社区58名老年人的24小时时间活动模式,计算老年人上述两种污染物的24小时个体暴露水平并进行评价。结果:北京市老年人夏季室内、室外平均浓度数值较高,参照美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定的PM2.5日平均浓度限值为65μg/m
运用质粒DNA评价法(Plasmid DAN assay)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了虎头村(云南宣威肺癌高发村)和对照点西泽村(云南宣威肺癌低发村)室内外PM10的生物活性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虎头村无论室内还是室外PM10全样和水溶样品对DNA的氧化性损伤能力都明显高于低发区,其中虎头村室内PM10全样样品的TD50(引起50%的DNA损伤所需要的颗粒物剂量)可低达6
伴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纳米材料被开发和生产出来,逐步进入到周围环境及生命体中,在纳米材料的毒性暴露中,其生物安全性和生态毒理学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吸入暴露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纳米材料可以在空气中以布朗扩散的方式传播很远,而且以沉积物的方式存在于肺泡的区域中。肺部的上皮细胞作为气道屏障组织的重要部分,在阻止外界的颗粒和杂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了一个模拟人体气血屏
本文主要考虑人体移动速度U对TVOCs吸入剂量的影响;在CFD软件开发用户程序的基础上,集成人体移动模型和侧送风系统实现上述目标。通过不同边界条件的案例仿真结果表明在特定时间间隔内,人体移动将造成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波动。
对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在靶向载药、靶向基因治疗、热磁疗、MRI图像增强剂中的作用。
为了解学校公共场所室内大气颗粒物的毒理特性,我们于2006年春季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图书馆和餐厅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了监测,同时还对室外颗粒物进行监测,并使用质粒DNA评价法(Plasmid DNA assay)研究了室内/外可吸入颗粒物的生物活性大小。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采集的PM10样品,浓度值相差很大,室外PM10浓度大于室内的,图书馆室内PM10的浓度小于餐厅室内PM10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