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A群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本病,该病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出现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偶可伴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该病发病高峰人群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也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近年来发现导致急性扁桃体炎的细菌感染菌属逐渐扩大,耐药菌株也逐渐增加。该病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用药,红霉素等可作为二线用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本病青霉素治疗失败率高达10-30%。同时该病存在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特征,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部分耐药,克林霉素和红霉素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大部分耐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也较高,使得临床治疗该病的困难增加。中医药在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如何凸显中医药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作用,如在何种情况下单用和/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减少抗生素使用疗程和剂量等,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病属中医学"急乳蛾"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热外犯、肺胃热盛所致,以咽痛、扁桃体红肿及表面可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位居前列。2012年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将急乳蛾分为风热外犯证、肺胃热盛证。2016年德国扁桃体炎临床指南中的治疗定位在症状缓解,避免并发症,减少疾病相关的误工及误学,增加效益成本,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抗生素耐药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诸多中药具有抗细菌及免疫调节作用,对目前日益增多的混合感染及抗生素耐药的本病患者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一则可以抑菌,削弱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二则可调节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该疾病的治愈。另外,多种中药在杀菌及抑菌方面作用显著。为指导和规范临床医生在何种情况下单用中医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在何种情况下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以减少抗生素使用,抵抗抗生素耐药性,提高临床疗效,节约医疗卫生资源,以凸显中医药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作用,制订临床实践指南具有现实意义。本指南适用于被确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年龄>14周岁)。急性扁桃体炎轻症可以单用中医药,中重症可以实施中医药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各等级医院耳鼻喉科或呼吸内科专业的临床执业医师,以及相关的护理人员和药师也可供参考。本指南按疾病严重程度,根据专家共识分为轻症和中重症。轻症中医辨证多为风热外犯证,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可单用中医药治疗。重症中医辨证多为肺胃热盛证,推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在此基础上推荐联合中医药治疗和(或)对症处理。风热外犯证强推荐中药汤剂为银翘散、疏风清热汤,弱推荐中药汤剂为五味消毒饮加减,弱推荐的中成药依次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金喉健喷雾剂、复方双花口服液。肺胃热盛证弱推荐中药汤剂为清咽利膈汤,强推荐的中成药为六神丸,弱推荐的中成药为蓝芩口服液、点舌丸、一清胶囊。本指南将通过培训、网站或微信平台、期刊、学术活动及媒体、书籍等形式推广。该指南将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供中医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西医执业医师广泛使用。
其他文献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据普查资料肝癌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居第3位。而每年肝癌新发病中我国占全球45%,成为世界上肝癌发病最集中的国家。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的相
河北雄县是中国石化打造的国内首个地热供暖的“无烟城”,形成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目前,中国石化地热开发区域已扩展到14个省市,
缺血指纹是冠心病心电图领域的新概念,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该冠脉的急性再闭塞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缺血的动态监测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科普大众化”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科普语篇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本文简单论述了科普语篇的定义以及英语科普文章的主要特点,
PR间期与跨R波的房室传导密切相关,当PR间期长于PP间期时,则发生跨P波的房室传导,当PR间期长于RR间期时,则会发生跨R波的房室传导.
冠心病患者发生双部位或多部位心梗并非罕见。但单支冠脉闭塞引起解剖部位距离较远的双部位心梗十分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