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朝鲜半岛北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朝鲜为研究区域,采用1930年的地形图以及1980、1990、2000、2010年4期的遥感影像, 运用人机交互方式和ENVI5.0中的Feature Extraction工具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进而利用转移矩阵、数学模型(变化率、单一动态度、单一空间动态度、单一变化趋势、综合动态度、综合动态空间动态度、综合变化趋势)对5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朝鲜地区土地利用/覆盖主要类型为林地与耕地,1980-2010,30年间,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水田旱田之间的转化、针阔混交林之间的转化最为明显;1980-1990时间段,土地利用变化处于Ⅱ级,准平衡状态,1990-2000时间段及2000-2010时间段,土地利用变化处于Ⅲ级,不平衡状态.
其他文献
在对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和响应等适应性要素构建了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并据此对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产业系统的发展深受内外因素双重扰动作用,重型化的产业发展现实导致了产业系统运行状况不佳,而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对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②不同的适应性要素以及适应性子系统均表现出
产业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对陆域产业集聚的研究由来已久,而对海洋产业空间集聚问题的探讨尚处起步阶段。本文基于海洋经济地理视角,首先依系统论观点,对区域海洋产业集聚的空间结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省际尺度的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运用区位熵对沿海11省市区海洋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描述了1996-2012年空间集聚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近17年我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农资价格上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多等严峻挑战,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结构波动明显,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省域间农业经济结构高度相似,但呈现趋异的发展态势。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粮食生产呈强劲增长势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畜产
本文将投影寻踪模型用于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出发,构建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2年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测算。引入多智能体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根据最佳投影方向判断指标性质,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变化趋势,测度各省市可持续利用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总
现代化过程中,农牧交错带聚落的形成、发展、演变及空间特征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本文利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深度访谈资料、地名志及地方志等资料建立聚落数据库,GIS空间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内蒙古扎鲁特旗近百年的聚落形成及变迁。研究发现:牧村小且稀疏,蒙古族居多。半农半牧村规模适中,分布不均,蒙汉杂居。农业村大且密集,汉族居多。聚落形成经过四个阶段,即择优生成期(1932年前)、缓慢增长期(193
本文利用中国2013-2014年甲型H7N9流感暴发的监测数据、中国各县人口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对中国甲型H7N9流感暴发的时间趋势、发病率分布等进行分析,并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 指数分析中国县级尺度上甲型H7N9流感发病率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后通过层次贝叶斯模型,估算了2013年和2014年中国各县甲型H7N9 流感暴发的相对风险性.结果发现:中国甲型H7N9 流感在第5-9星期和
会议
海洋经济"转型"是指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海洋经济提高发展质量、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高、人口就业层次转变、发展支撑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基于海洋经济转型的内涵,本文以沿海11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6个分维度在内的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和灰理论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1年中
全球连接状态影响区域发展协调性,全球化语境下区域发展的理论亟待丰富。全球生产网络是西方经济地理学家解释全球化经济的重要理论框架,该框架从全球到地方多空间尺度行为者互动视角出发,提出只有实现全球生产网络和区域发展战略耦合才能最终实现区域发展。但是这个理论框架过度夸大跨国公司的支配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研究存在不足。目前中国的相关研究很少,今后的研究重点:地方资产的连接性,全球地方化过程机制,社会
中朝贸易的历史渊源悠久,变化频繁,是中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稳定东亚和东北亚地缘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口岸在商品流通中的职能、通关能力和商品的流通两个方面作为研究点进行切入,阐述朝鲜的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概况,结合资料对朝鲜的地形,交通条件,自然资源进行阐述,对朝鲜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做出总结,并基于中朝贸易2000年后的口岸货运通关量为依据对2012货运量前三的口岸通关量做出总结与分
文化区作为一种空间单位,表征了不同地区由某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文化特征上的差异,是文化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综合吉林省的自然、人文环境,确立以民族为主导因子,以语言为衍生因子的划分标准,将吉林省具体划分为"西部游牧文化区"、"中部农耕文化区”以及"东部稻作文化区”等三大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