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委会第3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镇域环境污染状况特点,分突发事故和长期污染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建立了环境风险评价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主要的功能,对具体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为了调查衡阳市某铀尾矿的放射性特质氡对其附近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我们选择了一个学校,一个医院和四个居民生活区进行实验调查。对于室内氡浓度,总共测量了98得;对于室内外氡衰变的Y射线的辐射剂量,室外测量了146处,室内测量了85处。结果表明实验区年平均核辐射剂量范围为3.6-5.9毫希伏,为衡阳市正常水平的1.8-2.8倍。彩BEIR VI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区由于氡放射所导致肺癌使得每
农作物产量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的情况下,农作物产量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农作物产量的经济模型和数据实证,揭示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本文以南京为例,使用1989-2006年的南京农作物单位产量资料和日降水资料,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步计算经济影响因素和降水因素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农作物存在不同关键影响时段,降水异常对不同农作物的
设定气候变化情景驱动SWAT水文模型,以土壤湿度指数SMI为指标,在子流域尺度上评价了老哈河流域干旱风险:SMI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降水对SMI的影响较气温更明显;暖干化大气组合使得干旱风险明显增强,位于流域北部的子流域,其SMI对气候变化敏感性更强,干旱风险也更大;林地面积比例大的子流域干旱风险要小于农用地比例大的子流域。
考虑火灾烟气对人员疏散的作用,火灾和人员疏散的理论分析和组合模拟技术被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案例研究当中。结果表明,当地铁车站发生火灾,较好的控制措施是两端隧道排烟,同时从站台顶部进行通风补气。
传统的建筑设计均基于建筑规范和消防安全条例,不利于建筑师设计创新型楼宇。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出现,使得建筑设计可以不再单一遵循建筑条例的规定,而是可以适应性能化的要求,使得近年来设计师可以创作出独特而又大胆的作品。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去检验引入性能化方法的建筑设计方案在香港的执行情况。模型涉及到诸多影响建筑官员的决定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就某些会影响性能防火设计执行情况的因素进行了
从承灾体的角度,通过对重大危险源周边区域脆弱性研究使工业事故灾害和风险研究相关联。基于脆弱性目标的暴露性和易损性,提出重大危险源周边区域脆弱性的概念。并提出重大危险源周边区域脆弱性评估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情景分析和后果模拟计算;构建重大危险源周边区域脆弱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发基于GTS的重大危险源周边区域脆弱性评估的动态可视化技术。
通过对氯乙烯(VC)球罐储存区进行风险分析,选取喷射火、VCE超压、BLEVE火球和池火,采用美国环境保护机构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部门编写的ALOHA模拟软件,对这儿类事故影响进行定量模拟,得出相应事故影响的后果。跟相关的损害准则和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判断VC储罐区周边范围的风险,该模拟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新建项目的设计规划、已有项目的布局改进、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
海洋数据的分布性、异构性、复杂性等特点使信息集成成为当前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而XML适合描述结构复杂的海洋数据,简化数据交换,实现海洋数据共享.因而,本文基于海洋综合观测网络平台设计了一种应用XML的信息集成化管理框架,并对框架的具体设计、实现过程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框架下,面向多信息处理系统,统一了多源异构数据,统一了存储、传输、应用的数据格式,简化了数据共享、交换,提
台风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承灾体的易损性评价。现有易损性评价方法包括宏观和微观尺度。宏观尺度方法要求简单但常常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微观尺度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但所需要的数据常常难以获取。针对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以破坏概率矩阵作为表达形式的厂房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厂房建筑物为研究对象,确定其分类指标,划分其台风破坏状态级别,最终以破坏概率矩阵表达厂房建筑物的台风易损性。
武汉长江隧道是我国第一条跨越长江的大型隧道,隧道火灾时的人员安全是隧道安全的重要研究方面。根据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分析了武汉长江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采用建筑疏散模拟软件BuildSGEN对汉口明挖段和隧道中部火灾下的人员疏散状况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疏散时间最长为284秒,只要隧道的广播系统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通知火灾信息,疏散路线指示明确,隧道内的人员有足够时间进行安全疏散,整个隧道的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