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采样值传输的研究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uasong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样值传输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串行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出现使得采样值数字化传输成为可能。本文首先对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最新国际标准——IEC 61850 标准进行了简单介绍,建立了基于此系列标准9-1的采样值传输模型,并给出其特定通信服务映射原理,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验说明基于此标准的采样值传输过程,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故障诊断数学模型,在深入分析电网故障时保护、断路器状态信息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关联矩阵运算方法,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元件。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数据存储手段,在节省计算机资源,提高运算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网结构图在几种不同的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矩阵算法是正确的。
为了研究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在变压器绕组中的电位分布,建立了变压器绕组的多导体传输线(Finite-Difference,Finite-domain,简称FDTD)的计算公式。为了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应用本文方法对首尾互连的简单的2+1传输线系统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与EMTP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变压器绕组的时域仿真计算。
氢能发电作为新一代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等突出优点,是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设置自动化监控系统是保证氢能发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本文对PEMFC氢能电站监控系统功能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就开发的集数据、图形平台,计算方法、降损策略,汇总与报表于一体的电网线损综合分析系统进行介绍。该系统从电力部门线损管理原则出发,融合新技术、新算法,高效、灵活,使用方便,在山东电网的理论线损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
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电容电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消弧线圈的装设、铁磁谐振过电压的研究以及分析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保险熔断原因等都需要这个参数。本文介绍了注入变频信号法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的原理;详细分析了注入变频信号法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并给出测量结果相对误差值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定量表达式,同时指出了利用注入变频信号法测量电容电流中减少误差应注意的方面。
对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中常用的FFT加窗插值算法和小波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FFT加窗插值算法具有检测精度高、实现简单、功能多且使用方便的优点,但计算量较大,因而实时性不够好;小波分析实时性好,能够获取较精确的基波信号,然而对于其他整数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则较难精确的获得,且由于难于构造分频严格、能量集中的小波,其检测精度也有待改善。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
在分布式电力系统中,分布式发电机可参与承担基本负荷、批量销售、电能规划、短期负荷以及其它市场服务等任务。本文针对分布式发电装置独立运行的特点,采用分散控制的策略,使分布式发电机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与协调。文中还介绍了闭环电价信号模型,将经济目标与单台分布式发电机的短期运行方式相结合,通过调节其输出功率来自动响应系统价格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闭环电价信号进行控制,可以较好的达到分布式发电机经济调节的目
本文就无功优化问题构造了一种实用的目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设备优先级的组合算法,该算法结合了非线形原对偶内点法收敛快的特性和改进遗传算法处理离散变量的优点,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收敛能力和收敛速度。利用短期负荷预报,对未来一天系统负荷进行分段并确定负荷水平,以此来确定无功补偿控制设备动作的优先级。在线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结合控制设备优先级策略和组合算法的协调策略,实现了控制设备的合理动作。通过仿真和在实际电网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CAN总线的电力集中抄表系统,具体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CAN总线与RS-485总线的比较,论证了基于ARM的CAN总线数据通信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CAN总线广泛应用于抄表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详细阐述了系统中CAN总线的接口电路结构,总线的抗干扰设计以及通信软件设计。该设计方案的样机正处于挂网测试和完善的阶段。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连续调节的动态无功补偿器的设计方案,论述了该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主电路方案和各部分的设计,电路设计中的参数设计及控制算法设计,最后给出了动态无功补偿器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动态无功补偿器的无功补偿效果显著,系统电流为感性或容性时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无功补偿,响应速度快,动态特性好,并可实现连续调节,谐波输出量小。动态无功补偿器样机的成功研制为其工业化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