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抗震救灾应用的航天任务系统设计与仿真

来源 :第19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19th CCSSTA 2018)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j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信息应急服务在民用应急应用领域逐渐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人类对抗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应用类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不同的应急应用对于应急响应系统在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信息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同时,应急行业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促使其对空间应急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确定系统响应时间、轨道覆盖、重访周期指标,以及对空间数据接收、信息处理、应急应用、服务类型等信息服务相关能力的要求,从而建立适用于中国的民用应急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本文提出了交互式快速发射任务设计方法,构建了用于应急应用的航天任务设计与仿真系统,从突发事件发生到卫星第一次提供信息服务之间的快速构建,形成满足应急响应任务的发射任务方案,满足响应的时效性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建筑节能设计与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单一的自保温系统不能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的问题,将轻质砂浆与自保温砌块组合使用,可以满足更高建筑节能要求,创建了建筑节能与防火安全并举的自保温系统,着重介绍了轻质砂浆的技术要求,轻质砂浆与自保温砌块组合自保温系统的构造与特点及工程应用.
本文选取搅拌工艺中的搅拌时间、搅拌频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搅拌工艺参数对砂浆混合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并分别采用筛分均匀度法、性能均匀度法和甲基紫法表征干混砂浆的混合均匀度,讨论砂浆混合均匀度的最佳表征方法.结果表明:搅拌频率及搅拌时间对均匀度的影响较大,搅拌频率越高,混合均匀度越高,搅拌时间0~120s范围内,混合均匀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时间超过120s,混合均匀度以混合极限为中线上下波动.通过对比
预拌砂浆采用机械化搅拌经常会出现离析,影响工程质量.目前尚没有针对预拌砂浆连续式搅拌匀质性的判定标准,需要开展相应的研究.本文阐述了相关研究路径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矿山尾料的特点及干混用机制砂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使用矿山尾料做干混用精品砂的生产工艺:成本低廉的矿山尾料经过V7制砂设备破碎、研磨、筛分、除粉后,得到细度模数稳定、可应用于干混砂浆的精品砂,大大提高了矿山尾料的使用价值.
根据天然砂的模数来确定砂浆中3级筛分砂的搭配比例,确保成品砂浆质量稳定.本文主要探讨了依据天然砂的筛分数据来确定砂浆生产筛分砂搭配比例的方法,从试验配比和成品砂浆的物检数据看,砂浆的骨架合理、搭配紧密、强度稳定、无泌水,用这种方法指导生产配砂是切实可行的。
量子定位系统中的粗跟踪阶段是捕获阶段和精跟踪阶段的一个衔接过程,它可以将捕获到的信标光信号引入精跟踪视场内,为后续的精跟踪过程和超前瞄准提供保障.本文在基于粗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已经完成捕获的基础上,对作用于粗跟踪阶段的粗跟踪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并采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三环PID控制器在0.796s达到预定性能指标.
由多领域、多层次应用需求条目构成的研究空间是个高维空间,采用高维空间建模仿真方法有助于实现对复杂体系需求的科学分析.在基于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方法框架下,为了更好地实现需求间关联关系分析,本文通过对模板化需求的数字化描述与建模,构建了高维需求模型并应用高维空间分析方法对需求进行降维处理,实现了需求间相似性刻画和距离计算,还提出了基于K-means的需求聚类分析方法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该方法主要依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气体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特别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退化、低温操作等特性而在汽车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PEMFC阴极侧的空气供给系统,在九阶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降阶的四阶非线性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比较四阶模型和原始九阶模型电堆电压、过氧比、电堆功率、净功率等变量,结果表明由简化带来的误差在6%的范围
从众多方案中,选择出较优方案,这是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其中多准则决策、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并且被众多研究人员不断地注入新元素,历久而弥新.本文研究的体系需求方案评估,是其中的子类,尤其是对军事领域装备体系的建设发展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相比较而言,研究的成果仍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是急需加强的领域.本文基于CN(复杂网络)和HFLTS(犹豫模糊语言
目前对于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研究未能考虑到信息系统对电网物理系统的影响.信息物理能源系统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其架构设计、建模与仿真仍然面临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PtolemyⅡ框架下,利用面向切面的建模方法,参考IEEE和NASPI相关标准,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通信网络仿真模型,并且通过试验,验证了上述建模方案的有效性,对未来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通信网络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