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记述境域区划变迁在学术上的突破--读《厦门市志(1996-2005)》境域区划

来源 :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u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市志》(1996-2005)在境域区划一章中,尊重当时的历史,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区划调整方案,对辖区内县区进行有依据的进行调整,反映辖区内历史的本来面貌。在处理境域区划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地域内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在章节设置上界限明确,没有随意突破上限和下限,严格控制上溯或下延,其意在它的昨天,而它的内容是记述它的今天,便于志书记述事物、事件或人物,避免了单纯的保存资料,把行政区划的变迁引起县区变动、街道办事处增减、乡镇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联系起来,点线面结合紧密。在使用表格上,注重表题的时间、范围、主题内容和表格性质在境域区划记述方面要素齐全的表现,赋予新修志书在学术上宜表则表,宜文则文新的内涵。《厦门市志》(1996-2005)的境域区划一章的实践经验告诉人们,编修新志书中境域区划的法宝是:其一,方志能否提供权威性的综合资料,反映境域区划历史与现状是否客观真实,关键在于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是否具有权威性。其二,拒绝单一平庸的叙述方法,需要全面、有历史视野、有丰富内涵和信息量的文献资料,方志的境域区划表面上是时间、空间的地理变化,涉及一个区域内历史与现状全描式的总结和提炼,呈现地域和时代发展特点鲜明的时空特征,这样的方志是社会变迁过程的客观系统反映,是昨天历史的再现,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三,志书的境域区划是“见效于数是百年之后”的经世致用之作,通过境域变迁,呈现出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和创造历史的真情实景,使社会民众能够记住“乡愁”的文字见证。《厦门市志》(1996-2005)的境域区划一章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呈现了一个严谨的“科学资料集”的新境域区划范式,为新方志境域区划的编修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读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志》的政治部类评议稿,根据笔者十二年的修志经历,要提高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的质量,需要有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综合发力,才能编纂质量优秀的志书。外部力量就
编修志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编纂者很容易产生懈怠和厌烦情绪,不愿再对志稿作精益求精的修改。限期出版是志书编纂草草完工的又一原因。事实上最后阶段的修改对确保志书质量至关
影响一部地方志编修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志书的体例、内容、记述、资料、装帧等等,从已出版的地方志书来看,这些方面的基本质量要求都能够达到,但综合起来要真正提升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当地自然、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志书的生命,志书质量优劣主要由资料优劣决定.用什么样的资料修志、用何种方法获
笔者认真品读其前置彩图,总体印象是:内容涵盖面不够广,地方特色不够鲜明,编排设计上不够大气.笔者分别从专题设计、内容选辑和版式编排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在一部志
石狮市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活力县级城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是一座地域特色鲜明的美丽富
文章指出创修精品,就要了解精品的标准和创新的路径。完全符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为优秀志书中之精品。编者站位高,俯瞰一地,高屋建瓴,立体记述,综合归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二轮志书的编修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不管是试点单位还是非试点单位,都从第一轮志书编写中汲取了很好的经验,志书编写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厦门市志(1996-2005)》系2004年出版的《厦门市志》之续志(以下简称《厦门续志》),记述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05年.以2005年厦门市的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记述内容以市为主,
志书是资料性文献,资料不仅是评判志书质量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志书致用的首要条件,是志书的价值所在。但是目前部分志书所提供的信息中,存在着“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表面成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