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的磨损特点与抗磨防护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国内一些混流式水电站的调研情况为基础,对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磨损破坏的特点与磨损成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减轻水轮机磨损的一些防护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如专家库、免疫系统、贝叶斯网络、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及融合多种诊断方法的混合应用。对水电机组智能诊断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三块升船机运动仿真与可视化模拟的目的是以可视化的形式描述升船机复杂的结构及主要工作原理。通过介绍开发工作的情况,本文讨论了三维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基于参数驱动及运动仿真模块的运动方案模型设计等内容。并且从工作开展的角度,对水利工程装备的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的设计咨询单位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水利水电项目的竞争。本文针对笔者所参与的越南SONLA水电站机电设备成套项目的亲身体会,与同行交流。
本文根据乡城水电站的实际情况,对自流减压供水、水泵供水、循环供水及水轮机顶盖取水几种供水方式的经济性和技术性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以上几种技术供水方式选择的看法。
本文通过对水轮机磨痕轨迹与水流表面流线差异的观察,并结合在实验室用可视化技术获得近壁流层的图像与实际水轮机磨痕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查明磨损的原因,并用来改进流道设计,以减轻磨损、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水轮机效率。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安装6台单机容量为700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由于水电站水头较高(220~192m)为了缩短发电工期,研究了低水头提前发电技术,并确定其可行性。
本文对国内外常规转桨式水轮机的结构、通油部件,特别是桨叶根部漏油严重污染下游的事件等进行了综合性分析,提出一种水轮机桨叶的电—机操作机构。它可根除压力油引起的诸多弊病,可以彻底解决桨叶漏油污染下游的严重事件,对江河环保具有重要意义,还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采用基于(k)—ω模型的SST切应力输运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2套具有不同尺寸尾水管的低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尾水管扩散段长度及出口宽度对其水力损失及回能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头混流式水轮机中,采用扩散段长度较短、出口宽度较宽的尾水管,有利于减小其水力损失,提高回能能力。
本文介绍了全贯流式水轮机的选择、结构设计、安装、运行和检修的基本情况,希望可以推动全贯漉式水轮机的研究、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小浪底水电站水轮机工况进行了定常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并结合Finnie磨损预估模型进行磨损预估。通过数值模拟,详细了解混流式水轮机内部过流部件的磨损情况,并对水轮机运行区域内导叶、转轮表面的磨损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该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含沙河流上的水轮机的优化设计、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