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铁损和磁饱和的电机效率优化

来源 :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建立考虑铁损和磁饱和特性的电机损耗模型,提出了考虑磁饱和的损耗模型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电机总损耗的效率优化.并以感应电机为例,对电机磁饱和特性和电机损耗、转子磁链等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对电机效率优化策略等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对专利《基于正时定容燃烧方式的一种原动机的热力循环方法》提出的内燃机新型热力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不考虑各种不可逆损失与耗散损失,推导出了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基于工质热物性数据库,开发出了此热力循环分析软件,并利用此软件分析单级压缩比、最高燃烧温度、膨胀比、压缩效率、膨胀效率、中冷效能等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气机效率、膨胀机效率、膨胀背压和定容燃烧比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成正比例关系,而单级压缩
本文构建了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series output-paralleled,ISOP)型级联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模型,分析了产生均压均流问题的原因,以及输入均压与输出均流之间的关系,指出输入均压无法确保输出均流;采用了一种基于输入级和隔离级之间的协调控制实现输入均压和输出均流的控制策略.在输入级单相dq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均压控制,在隔离级基于移相控制原理引入均流控制,在保证输入均压和
本文基于一种Super-Twisting高阶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以TMS320F28035为控制核心的无抖颤、强鲁棒滑模电源变换器.并以Buck-Boost变换器为例,针对随机性新能源发电中输入输出端存在的大扰动问题,与增量式PI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阶滑模控制变换器在输出负载大扰动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高阶滑模控制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大扰动下同样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本文归纳总结了近5年的非线性建模方法,并对非线性磁参数法、函数解析法、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四种非线性建模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中对电机的建模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随着对SRM非线性建模方法的深入研究,通过对SRM磁链特性或矩角特性的分析,在模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之间折衷,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拟合磁链(转矩)、电流、转子位置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S
本文介绍了逆变器串联型并网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一种以一台逆变器作为电流源运行,其余逆变器作为电压源运行的控制策略.针对由单级式逆变器和双级式逆变器构成的并网系统,分别设计了逆变器的串联数量.综合考虑系统的效率、冗余性和损耗分布的均衡性,单级式逆变器以串联14台最佳,双级式逆变器则以串联7台最佳.搭建了由三台单级式逆变器组成的串联型并网系统,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本文总结了电力电子变换器可靠性建模和提高方法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可靠性建模方法和提高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兼顾失效率准确计算和评估快速性的器件级可靠性建模方法。FIDES器件级可靠性模型虽然能一定程度兼顾经验法建模快速性和失效物理建模准确性的优点,但是不同场合对快速性和准确性要求不同,需研究能够实现快速性和准确性动态可调的器件级可靠性模型。研究新型高性能的系统级可靠性评估方法。现有的可靠性建模方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双PWM变频调速系统的功率快速平衡控制策略,该方法首先根据网侧变流器和机侧变换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各自的功率微分方程,并将机侧变流器的功率微分引入到网侧变换器控制中,使得网侧变流器功率能够快速实时地跟踪机侧变流器的功率变化,从而确保了母线电容上交换的功率不产生突变.因此,在基于双PWM变流器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中即使选取了电容量很小的直流母线电容,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仍然可以保持稳定
本文提出了一种定子磁链轨迹优化的异步牵引电机中速区直接转矩控制(DirectToeque Control,DTC)算法.所提出DTC算法是从以减小转矩脉动角度出发,牵引电机在中高速度运行阶段时,随着转速的增加,通过实现定子磁链轨迹平滑地从圆形-多边形-六边形的连续与平稳切换,获得磁链利用率、开关频率利用率以及谐波消除能力等的提高.该DTC算法仅需在传统DTC基础结构上仅增加定子磁链调节算法即可,因
在RTDS环境下构建基于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NPC)变流器的仿真模型.通过CBuilder建立用户自定义元件,实现了SVPWM调制策略,利用小步长模型库,建立了二极管箝位三电平变流器.利用RTDS进行实时仿真验证,模型能有效调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本文分析了MMC的基本结构和简单的数学模型,然后在分析CPS-SPWM在MMC中应用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PWM控制脉冲产生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和实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实现方案产生PWM控制脉冲的一致性,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在硬件中产生的实际PWM脉冲分配规律相同,但脉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控制效果不同.实验结论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