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来源 :全国内科急危重病医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本科对住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较普及,但因其出现术后再狭窄、费用高等问题,因此,UA的药物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本院使用丹参粉针加低分子肝素对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进行报告。
本文对168例急性毒草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食用毒草后,以家庭为单位群体发病特点,有明确中毒病史,且排除其它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爆发性肝炎等疾病。研究指出无论是反映早期肝损害的程度,还是判断预后,ALT, AST, PT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顿抑心肌(Stunned Myocardtum)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发展过程中,如:不稳定心绞痛、早期再灌注的AMI、心脏手术、心脏移植以及运动诱发的心绞痛和PTCA术后。1982年Braunwald提出了顿抑心肌的概念:心肌短暂缺血后恢复灌流,由于缺血的时间短、程度轻未造成心肌坏死,但所引起的心肌结构,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却需要数小时、数日甚至数周才能恢复,这种心肌的病理生理状态称顿抑心肌。
D-二聚体是特异性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溶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研究表明D-二聚体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的阴性预测值接近100%,对包括肺栓塞在内的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均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介绍了D-二聚体的基本知识与检测,并就其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本研究证实,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证疗效确切,治疗后TC,TG和LDL-C分别下降26%、35%和25%,HDL-C上升19%(P均<0.01),治疗高脂血症12个月后,降低TC的总有效率为92%,降低TG的总有效率为81%,降低LDL-C的总有效率为86%,升高HDL-C总有效率为75%,本组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8%,且均较轻微,未影响继续服药。
本文回顾性调查本院和广州市肝病医院收治结核病人服抗结核药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病人12例,抗结核治疗所应用药物为异烟肼(INH)、利福平(RFP)或利福喷丁(RFT)、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或链霉素(SM)。本组病例均在抗结核药两个月内发病,故在对患者做好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解释工作的同时,应密切注意患者杭结核治疗强化期病情变化,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北京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情况,认识到中青年社会中坚力量,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形势严峻,需积极防治。
自从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协会(ILCOR)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以来,我们按照指南认真进行了培训,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实施,但在心肺复苏(CPR)的急救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失误。本文拟对临床心肺复苏中易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本文现对本院4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报告,指出口服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病情凶险、变化快、病死率高,应加强生命监测,应用心电监护仪随时了解心脏情况,不能重视一种治疗而忽视其他治疗。很多时候多种治疗是同时进行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往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能量,对昏迷者给予导尿,中毒者24小时内禁食,愉入新鲜血也有助抢救。总之,只有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文对40例生脉注射治疗冠心病进行临床观察,证实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有很好的,并且无明显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40例,总有效率:92.5%,用药过程中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是一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