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黏弹性应力触发的地震活动性研究--以玉树、汶川等大地震为例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更加接近真实岩石圈状况的私弹性成层介质模型,研究1996年至今青藏高原发生的6次7级以上的强震破裂所产生的应力演化过程,并计算这些地震相互之间的触发作用,特别是汶川地震对玉树地震的触发是不是有着正面的影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是否相应地出现了升高亦或是降低,以此来验证这种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利用这个模型来估计青藏高原及川滇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地震危险性。在分析地震活动性的统计过程中,将用到ETAS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假定每一个地震总能以一定的概率规则独立地触发“子震”,来描述地震活动时空丛集结构,其意义在于该模型能提供地震活动的“参考背景”,更合理地考察“背景”地震活动是否偏离正常水平,是否和应力变化的时空分布存在着相关性。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重力测量技术以及卫星重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空间重力资料可以用于地球重力场的确定,但由于空间重力场对于高度的敏感,向下延拓过程变得很不稳定,噪声在下延过程中被严重放大,如何改善向下延拓的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具有检测局部突变的能力,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边缘检测效果,而且运用小波的多尺度边缘检测特性对噪声的抑制,以期进一步改善向下延拓的稳
目前,大多数的地震前兆观测仪器都实现了数字化,数据采集的采样率一般是每分钟一次,信号中包含了前兆动态的日、月、年或更长周期的信息,可以满足分析预报人员日常对震情的跟踪监视.而测震仪的采样率一般是100次/秒.前兆观测仪器能否观测到更高频率的信息呢?模拟观测情况下钻孔应变仪确实观测到了高频的应变地震波.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高,一些前兆观测台站开展了利用高频数采记录前兆信息的实验,如福建省地震局
大地电磁测深是观测具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分布特征的天然交变电磁场,用来研究地下岩层的电学性质及其分布特征的一种勘探方法.目前,常规大地电磁测深解释手段主要通过提供电阻率反演剖面图进行地质解释,该解释方法存在对地层界面划分及构造圈定主观性大的弊端,制约了大地电磁测深的应用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提高资料采集和处理质量的基础上,引入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解释中最优分割技术,提出了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最优分割法
本文通过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接收函数,通过H-k域搜索的方法来研究龙门山断裂南段的莫霍面深度,同时通过共转换点叠加(CCP)的方式来分析该地区的浅层结构特征。主要是构建该地区速度结构模型,计算该模型下远震P波的理论接收函数,并将所得的理论接收函数和实际观测到的接收函数相比较,不断的修正模型,以期达到更具有可信度的模型。高原板块和盆地板块的交界处一般情形下是盆地板块俯冲到高原板块下方,其俯冲接触面
收集了云南区域台网46个固定台站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的连续地震噪声记录。数据处理方法同Bensen。采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FfAN)计算频散曲线。并用Ditmar与Yanovaskya的面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分别对8-40s范围15个中心周期反演,得到各个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云南的大多数地震震源深度在5-25km之间,属于上、中地壳范围内。而在8s、18s的相速度上的低速异常带均同
通过参数估计得到了华北历史强震频度在时空强多维空间的变化。不同应力释放模型的AIC值比较显示,多维应力释放模型对华北历史地震目录建立的模型更加优秀。同时,还使用Monte-Carlo随机试验方法验证了新模型对地震目录误差和完整性的敏感程度。结果显示,除了震中位置误差之外,华北历史地震目录的其他误差和目录不完整对模型影响不大。震中位置误差可以导致模型的参数估计出现系统性偏差。
利用2008年到2010年间的967个地震,中的9261个P波的第一个到时,对同一个台站记录的相邻地震计算到时差,得到20059个P波到时差。为了取得较好的初始模型,拾取了研究区初动清楚的几个四级以上地震的P波到时,通过网格搜索得到的三层地壳一维模型,其地壳厚度为42km。在研究区域范围内,通过地震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了重庆及四川盆地大部地区的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发现在重庆地区,Skm深度的速度分
与传统的有限频率方法相比,有限频率方法在反演的每一步都能对灵敏度核函数K进行更新,提高了模型的准确度。另外,不同于全波形拟合的反演方法,本方法能避免全波形反演中振幅大的面波占主要权重这一缺点。综上所述,本文发展的反演方法能利用地震波波形来较好的反演出波形拟合度高的一维速度模型,从而方便地为三维初始模型的建立等工作提供较好的一维模型。
本研究使用了龙滩水库地震台网和流动观测台网24个台站记录到的3394个地震,共22670条P波震相资料和22442条S波震相资料。利用地方震层析成像方法(SIMUL算法)对龙滩水库库区三维Vr和vp/Vs层析成像及地震重新定位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建立一维参考速度模型;模型参数化;模型正演与射线追踪;模型反演;分辨率分析等。反演得到了库区高分辨的三维Vp和Vp/Vs分布图像。本研究还
对Moho结构的研究,最有效的手段是地震学,它不仅可以得到Moho面的深度,而且同时也可以对其两侧的速度结构做出约束,包括接收函数,以及反射剖面等各种方法都需要有当地或者附近的地震波形或者到时数据,然而无论是人工源还是固定台站资料都在这一地区都非常缺失,所以用地震学来研究朝鲜的Moho面结构有很大的难度。而深震的远震深度震相前驱波pmP,是深度震相pP到达地表以前在Moho面底部的反射波,先于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