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水网区乡村河道底泥污染状况及其农用效应评价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hbrth565657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南部水网区,随着人们对乡村环境污染的重视,河道清淤是整治河道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对河道底泥污染状况进行评估,采取适当处置方式是乡村河道整治的关键。本研究采集了乡镇企业发展快熟的苏南常熟市杨园镇34个河网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河道底泥中全氮(TN)、全磷(TP)、有机质(OM)以及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及其分布;同时对轻污染的疏浚底泥进行了农用效应试验,以期实现河道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其他文献
纳米二氧化钛因其优异的介电特性和化学性质,在涂料,消毒剂等众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导致大量纳米粒子被排放到环境中,进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大分
会议
为探究中国南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碳(SOC)随海拔变化规律,选取了广东省罗浮山作为研究对象,从山脚到山顶(海拔280~1210m)共布设了10个样点,分别采集0~20cm、20~40cm、40~60cm、60~8
会议
水分特征曲线是反映土壤持水性、供水性和水分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为明确深耕措施对黑土水分特征及有效性作用与影响,本研究以水分特性曲线为基础,开展深耕与常规耕作两种不同
会议
为深入了解洪积扇上以洪积母质发育的土壤理化特性在空间上的变异规律,并选择合适模型建立拟合方程对洪积扇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探究其与高程的关系,本
会议
采集广东省主要成土母质(玄武岩、砂页岩、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发育的林地、耕地和园地土壤剖面各发生层土壤,测定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母质发
会议
通过分析不同田埂宽度及在田埂上种豆对田埂0~60cm剖面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和贮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田埂宽度与种豆对稻田矿质氮可能经田埂侧向迁移出农田的影响.田埂中矿质
会议
采用熊恒多、范业宽改进的Bowman-Cole法,对延边州龙井市苹果梨园不同土壤剖面有机磷组分的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龙井各栽植年限苹果梨园中,除个别土层外,亚表层含量
为探明秸秆还田时不同长度秸秆对黑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典型黑土区未经开垦(高有机质、低黏粒含量)以及耕作40年(低有机质、高黏粒含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还秸秆质量比为1%
会议
采集了珠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水耕人为土剖面中铁锰结核,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大小组分(以横切面直径筛分)的铁锰结核表
会议
高光谱遥感可以实现水稻土排水期有机碳含量的快速预测,但土壤反射率受到土表散射光、土壤水分和各种噪声的影响,恰当的光谱去噪方法是良好预测精度的保障.以原状新鲜水稻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