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系油藏中高含水期深部调驱技术

来源 :2008年油田高含水期深部调驱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靖安油田侏罗系油藏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比较普遍、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地层能量低,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在裂缝位置,剖面上的吸水尖峰处,采用强度较高的封堵体系,封堵裂缝,削减吸水尖峰,改善吸水剖面;在中高渗透层段,主砂体带方向,采用强度适中的调剖体系,抑制注入水的锥进速度,改变渗流路径,提高波及体积;对中等渗透率层段,通过注入调驱体系,建立一定的流动阻力,为低渗透层段吸水留下足够的压力空间,提高驱油效率与波及体积”的“堵调驱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利用分子量相对较低、增黏性好、整体推进能力强、溶液的可逆超分子空间网络结构和可逆的物理“交联”特性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作为调驱体系的主剂,按照40~60℃、矿化度10000mg/L左右、钙镁离子500mg/L的具体油藏条件,研制出成胶强度14000~80000mPa·s、地面成胶时间2~12d、满足大剂量注入要求的两个调剖配方和五个封堵配方组成的深部调驱体系。并进行了多孔介质剪切实验和长期稳定性评价。为靖安油田侏罗系油藏的问题治理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深部调驱是长期注水开发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油田广泛应用的预交联凝胶颗粒调驱剂采用无机填料来增加稳定性,使得凝胶变形能力变差,导致其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能力变差,无法实现大剂量深部处理的目的。本文探索合成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黏弹性的互穿网络聚合物凝胶(IPNG),研究IPNG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以及其与自主研发的NNMB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体系的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IPNG颗粒
目前注水开发油田存在大量含油污泥堆积而不能有效环保处理;同时,由于长期注水开发,每年都有大量注水井需要进行调剖作业。在对含油污泥进行相关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进行了成胶时间、耐温、抗盐、抗剪切、注入性、堵剂强度、封堵能力及稳定性等性能评价,优化调剖配方,并提出了段塞设计思路。大量室內实验证实,利用含油污泥对注水井进行调剖的技术是可行的。
2007年以来,依托精细油藏描述最新成果,结合油井动态监测资料,针对每口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应用纤维微膨胀水泥浆、LC-1堵剂、强造壁封堵水泥浆堵水、封窜、封层技术,进一步挖掘层间、层内剩余油潜力,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年来共施工19井次,有效率89%,累计增油1.8×104t.
基于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改善水驱技术发展要求,通过材料分子结构设计,在常规吸水体膨网络结构中,引入了控制吸水速度的高分子网络,从而形成了具备缓膨、高强、性能可调等综合特性的互穿网络结构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进行了材料微观结构分析,观察到材料互串结构的均匀性。静态吸水体膨实验表明,缓膨颗粒转向剂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悬浮分散性,完全吸水膨胀时间大于20天,吸水后弹性模量
稀油区块在注水开发中过程申,由于层內层间存在着渗透率差异,经过长期的注水冲刷,水沿大孔道突进,油井含水快速上升,水驱波及效率降低,油层动用程度变差,严重影响开采效果。为此,进行了可动凝胶调剖剂和地面智能注入系统的研制开发,以及工艺参数优化,形成了可动凝胶调驱配套工艺技术,通过在海南3注水开发区块的整体调驱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区块综合含水上升的速度和抑制了产量的递减,提高了区块水驱
由于海上油田井距大、合注合采造成层间矛盾突出、地层油水黏度比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位于渤海中部的QHD32-6稠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羞。为了改善该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提高QHD32-6油田原油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针对QHD32-6油田A9井组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该井组的三维地质模型,然后进行了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氮气泡沫调驱的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开展了优化后
中原油田分公司开展了中高渗油藏注空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经过三年的室內研究与现场应用,初步形成了一套方案设计和注采工艺配套、资料录取、生产管理、安全控制的系统方法。本文从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原理,安全控制室内研究,现场应用实例和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化,通过在试验申的探索,空气泡沫调驱技术会日臻完善,应用领域会逐步扩大。
聚合物微球是一种新型的调驱材料。室內应用激光粒度分析、滤膜、显微驱替、岩心驱替等实验对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溶胀、变形、封堵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调驱机理。结果表明,所测微球具有低黏度、耐温、耐盐特性,溶胀后粒径增大了34倍;实验封堵率较高,调驱机理为逐级封堵孔喉实现深部调驱;高渗和高温高盐油藏矿场试验的注入井油压上升明显,对应见效油井降水增油效果明显,表明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是改善注水剖面、
文25块1979年7月正式投入开发,经过20年的高速开发及不断调整治理,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2000年来先后在该油藏开展了三轮交联聚合物调驱,2007年又开展了预交联颗粒凝胶调驱工艺的优化决策及现场应用。本文从其机理分析入手,通过大量实验来验证其驱油的可行性,井通过示踪剂监测,结合区块前期调驱施工经验、体膨性颗粒与无机颗粒性能的差异、可变性及颗粒剪切等因素,对调驱井用的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大小、用量
濮城沙三上5-15油藏为一主力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目前层间、平面矛盾突出,尤其是局部注采井网部完善和套变事故井的影响,使水驱控制程度降低,开发效果进一步变差。为了改善开发效果,2007年开展了以深部调驱为主的配套技术治理,为提高调驱的效果,首先开展的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弄清了剩余油的分布、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在室內对调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