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分析及展望

来源 :中国社科院,河南省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转折转型的关键阶段,既处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又处于深刻变革的转型期.2016年,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总体上温和上涨,农地流转加速,新型农业经背主体发展加快.但同时,也面临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制约日益突出等问题.2017-2020年,尽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挑战叠加凸显,但有利条件也在逐步累积,主要农产品产量将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将加速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农业业态创新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快.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了产学研背景下,高校会展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并以高校中会展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常见形式志愿者服务为例,对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高校会展专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产学研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共建一体化课程的建设性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宁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十二五"期间宁夏农民收入增长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收入增长水平与全国同步,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收入区域不平衡性相对减弱,收入横向比较差距继续扩大.宁夏农民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粮价"天花板"和要素价格下降制约农民增收,结构性失业制约农民增收,产权制度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本研究在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模式基础上,针对河北省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革,以往的粗放自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力资源供需现状,探讨劳动力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最终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文利用安徽省16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研究了安徽省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加以测算和讨论.改进了恩格尔系数的算法,考虑了教育和医疗支出以及食品和消费品价格的剪刀差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使改进后的恩格尔系数更具有普适性.此外,考虑到财政支农政策的效果有地区的差异性,将安徽省16个市分为安徽北部、安徽中部和安徽南部三个地区分别
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改革以来,随着城乡就业政策逐步放宽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随之拓宽,非农就业机会开始增多.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冲破了城乡隔离的樊篱,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以及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
本文主要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问题,此处定义的公共成本(即政府承担的部分)是指政府为容纳新市民化人口而在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所需增加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管理成本、社会保障成本、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成本、保障性住房成本和城镇建设维护成本.并建议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保障机制。
在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欠发达地区与之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为保证经济稳定发展,与发达地区形成经济互补,必须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进行现代化转型.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当前精准扶贫的政策引导下,欠发达地区利用扶贫政策进行农业转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当前,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作为全国贫困人口大省,河南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努力,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并富创造性的探索实践,但仍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能力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等严峻形势,并在减贫路径、减贫政策、减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2020年》提出,对处在生存条件恶劣、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特困对象,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实行易地扶贫搬迁,这种易地搬迁的扶贫方式被称为生态移民.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生态最脆弱、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生态移民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坚持移民自主选择、"按需定供、依供取需"的原则下,宁夏提出了"开发土地集中安置、适度集中就近安置、因地制宜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