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正己烷是己烷的五种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正己烷主要分布在脂肪含量较高的器官:如脑、肾、肝、脾、睾丸等,被认为是高度危险毒物。人们对于正己烷的神经毒性已有不少的研究,但对于其性腺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女(雌)性性腺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则较少。近年来,正己烷女(雌)性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性激素受体(如ER、PR)在这一作用中是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目的:通过亚慢性染毒,观察正己烷对小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和卵巢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以此探讨正己烷的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方法:雌性小鼠静式吸入染毒,4h/d,每周7天,连续5周,染毒剂量分别为0、3.0、15.1、75.8ml/m3(正己烷)。染毒结束后,取小鼠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原理测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取出小鼠子宫和卵巢,将子宫和卵巢固定、包埋后切片。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操作规程操作;用olympus数码显微图像系统采集图像,然后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 5.0进行激素受体测定并计算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血清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0,P>0.05);3.0ml/m3组、15.1ml/m3组、75.8ml/m3组血清P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6,P<0.01)。各染毒组子宫内膜ER与PR阳性率表达阳性率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0,P>0.05,F=1.107,P>0.05)。结论:在本实验剂量条件下,正己烷的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如动情周期紊乱、性激素水平改变等)不是通过对小鼠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而产生的。但是,其生殖分泌干扰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影响性激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或其他信号途径而产生的,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