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皮质酮-炎症-线粒体网络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病机涌现及中药干预效应

来源 :德国(罗腾堡)第48届国际中医药大会(中国中医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皮质酮-炎症-线粒体网络动态变化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病机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 方法:采用6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抑郁症肝郁脾虚大鼠模型,应激同时给药.于2、4、6周末采集各组血清,日isa法检测CORT、TNF-α、IFN-γ、IL-4、IL-6及IL-10含量,于2、6周时行前额叶、肝脏取材,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 结果:应激2周时,CUMS大鼠出现CORT、TNF-α、IFN-γ、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降低(P<0.05),前额叶神经元、肝细胞线粒体轻微损伤;应激6周时,CUMS大鼠出现CORT、TNF-α、IFN-γ、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IL-4、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前额叶神经元、肝细胞线粒体明显损伤.醒脾解郁方可早期拮抗皮质酮升高,抑制炎症及线粒体损伤. 结论:应激早期可致CORT含量显著升高及炎症网络部分紊乱,应激后期皮质酮-炎症-线粒体网络明显失衡,表现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中药保护作用明显.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害自动监测,并获得准确的发生率.方法:利用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害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种分别进行1000-3000甚至更多样本量的自动监测,并对其报警病例进行人工甄别.结果:先后开展自动监测的品种及其药源性肝损害的药品名、用药病例/纳入病例、发生率结果分别是:阿托伐他汀钙7.3%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