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渣油热解的Maxwell-Boltzmann分布活化能模型解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活化能模型通常用来描述复杂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本文研究了一个新的分布活化能模型。在这个分布活化能模型中,Maxwell-Boltzmann分布被用来表征活化能的分布。利用新得到的Maxwell-Boltzmann分布活化能模型对石油渣油热解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分布活化能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石油渣油热解动力学行为。
其他文献
试验研究了直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二甲醚混合燃料时,二甲醚掺混比对燃烧过程、压力升高率、常规排放和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由于其中一种燃料添加到另外一种中都可以起到改善粘度或者控制排放的作用,试验选择的掺混比涵盖了从0到100%的8个比例。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随二甲醚比例增加,燃烧相位后移,最大放热率降低,但总燃烧持续期变化很小。最大压力升高率随二甲醚比例增加呈线性降低,且高负荷时降低更显著。二甲醚
本文设计了一种结构可变的气泡雾化喷嘴,并分析了其结构参数对雾化性能的影响。实验分析发现喷孔及其锥角、气液注入面积比、混合腔长径比、和气体注入部位等对该喷嘴喷雾性能有较大影响,从而提出较优的气泡雾化喷嘴结构参数以及结构改进建议。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100kW级微型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NOx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主燃区进口旋流强度的提高,出口平均NO浓度也急剧降低,适当提高燃烧室主燃区进口的旋流速度有利于降低燃烧室出口NOx的排放;点火区空气进口旋流强度对燃烧室头部高温区的分布影响不大,但当点火空气进口旋流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点火空气通道内壁速度较低,容易导致回火;值班区和主燃区燃料配比对NOx排
分析了采用串联谐振中频逆变高压电源进行供电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负载输入电压的频率特性,并对其动态负载及工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装置负载的介质电容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增大,气隙等效电容则随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减小,上述系统在负载气隙击穿前后存在两个不同的谐振频率,系统工作在气隙击穿前的谐振频率放电最易启动,而电源频率接近气隙击穿后的回路谐振频率时有利于系统放电功率的提高。
考虑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通过非适应自动列表法(ISAT)在预混气体多孔介质中燃烧模拟中的应用,讨论了ISAT的性能。结果显示,ISAT可显著减少化学反应的计算时间,并能够有效地控制总体误差;与直接积分法和实验值相比,ISAT能够提供足够的精度。
从化学键理论出发,分析了荷电后煤粉化学结构的变化,提出荷电后煤粉的堆放着火与燃烧机理,正极荷电煤粉可以强化着火和燃烧,负极荷电煤粉弱化多相着火和燃烧,荷电煤粉能强化均相着火,荷电高灰分煤粉是不利于其燃尽的。利用热分析和马弗炉燃烧试验,从着火点(或着火延迟时间)、反应速度最快时达到的温度、50%有机质燃尽时的温度、燃尽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等方面试验结果,综合评价荷电后煤粉与未荷电煤粉的着火与燃烧特性规
利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了RBD燃料,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RBD燃料的组成进行了研究,测定了RBD燃料的各项特性,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际相关生物柴油标准。以分别燃用0#柴油和RBD燃料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为研究对象,对低温等离子体作用后的颗粒物排放取样分析,引入SEM/EDS分析方法检测低温等离子体对颗粒物样品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RBD燃料的颗粒物排放,R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棉秆在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催化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并基于双组分模型,分别利用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和Vachuska-Voboril微分法分析了棉秆催化热解的失重动力学。研究表明:棉秆催化热解过程均由失水区、活化热解区(APS)和消极热解区(PPS)构成,纯棉秆热解时的PPS不明显。催化剂的加入显著增加了PPS挥发分累积转化率,并降低了棉秆热解完成所需温度。催化剂
对柴油机燃用柴油/二甘醇二甲醚时的常规排放规律进行了测量。试验中用的五种混合燃料分别含有2%,4%,6%,8%和10%质量比的含氧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甘醇二甲醚掺烧量的增加,未燃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的质量浓度以及颗粒物的几何平均直径均逐渐减小。掺烧二甘醇二甲醚后的柴油机总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均比发动机燃用纯柴油时的高。在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时,随着二甘醇二甲醚添加量的增加,颗粒物数量浓度
催化剂的选取对于V型热解火焰合成碳纳米管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验中分别采用五羰基铁、二茂铁、纳米铁粉等作为催化剂,取样时间为10min,温度约为1150K时,催化剂的引入方式为喷雾热解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合成的碳纳米管进行形态和结构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V型热解火焰合成碳纳米管时的关键物质是纳米氧化铁颗粒。采用五羰基铁作为催化剂可以合成缺陷和杂质相对较少的碳纳米管,采用二茂铁只能得到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