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合金超滤膜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采用超滤、高密度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常温常浊期、高藻期的黄河水,重点考察超滤对浊度、有机物、藻类的去除情况以及超滤的运行以及化学清洗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超滤膜直接过滤黄河水、高密度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黄河水,都能去除原水中所有藻类,且能保证出水浊度小于0.1NTU,对CODMn的去除分别达到12.7%、34‰高密度沉淀预处理能够延缓源水对超滤膜造成的污染,化学清洗周期达到2个月以上,而且试验证明,该超滤膜化学清洗通量恢复能恢复到初始运行状态.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开发区水厂三期工程实际工程设计案例,论述了以上向流炭吸附澄清池为核心的深度处理工艺保留了传统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特性,还在同等条件下降低了工程投资,节省了占地,为满足不同的水源水质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组合方式。探讨了以上向流炭吸附澄清池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处理、实现深度处理部分功能的工艺在我国的工程应用前景。
研究了“预臭氧+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各工艺段出水可生化性及分子量,以及可生化性及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净水厂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主要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为分子量<3kDa的有机物,提高了氧化后水的BDOC;常规水处理工艺对BDOC有部分去除:主臭氧是将部分有机物彻底氧化,将剩余有机物氧化成更小分子量,同时进一步提高BDOC;小分子量.BDOC在生物活
微囊藻毒素-LR是蓝藻暴发期常见的毒素,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且难以通过饮用水常规工艺去除。通过对某太湖取水水厂制水工艺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的评价,判断该厂藻毒素的主要去除工艺为粉末活性炭吸附。结合该厂的实际运行状况,研究了五种粉末活性炭对微囊藻毒素-LR的吸附效果,为该厂控制藻毒素污染提出了应对措施。
深度处理水厂臭氧接触池尾气浓度是一项重要技术参数,对于验证工艺设计参数与臭氧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状况及运行参数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对招标书中臭氧传质效率验收的重要指标。目前状况是国外设备供货商不愿检测,水厂用户想检测缺乏仪器、技术方面的支持。臭氧专业委员会和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编写的《生活饮用水净化用臭氧系统设备选用指南》中8.4.3臭氧扩散(传质)效率验收项中规定了测定尾气臭氧浓度的要求。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强化过滤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CODMn、UV254、DOC及B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0%、41%、27%及25%.强化常规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各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34%和52%、48%和50%、37%和40%及74%和82%。强化过滤工艺及生物活性炭工艺对1,2,4.三氯苯的
通过竹质炭强化处理黄浦江上游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小试和中试研究,探讨了竹质炭不同投加浓度、混凝剂投咖量和不同吸附时间等条件对原水中DOM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且研究了竹质炭吸附.混凝.砂滤联合工艺对黄浦江上游原水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竹质炭可吸附去除黄浦江上游原水中DOM,并且随着投加量的提高,吸附去除效果增强。竹质炭在前2.5h吸附速率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吸附速率变缓,但仍未达到吸附饱和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生物净水工艺中群落结构,以及用最大可能数(MPN)法了解生物活性滤池可培养优势群落的情况。结果表明,混凝、过滤(砂、强化活性炭)制水工艺对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无明显影响,活性炭柱对水中微生物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而影响群落的组成。活性炭与强化活性炭滤池填料R2A培养基回收菌群落结构SSCP图谱极为相似,其可培养的主要优势菌种为巨大芽胞杆菌、短小芽胞杆菌、蜡样芽胞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了聚硅铁(PSF,polysilicate ferric),并就其对地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s)的去除效能、性能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硅铁对DOMs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它能改变有机物的分子结构、表面性质,使其吸附性增强,同时其混凝效果要优于复合铝铁(PFA)和聚合硫酸铁(PFS).
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强化活性滤池对长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和效果,从不同炭型、有机物的去除、分子量分布、生物稳定性、持久性微量有机物的去除以及GC-MS检测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表明颗粒炭去除效果较好,强化滤池对分子量小于1K的有机物去除明显,出水生物稳定性达标,对持久性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总除率到达47.1%。
粉末微滤成膜技术介于膜技术和传统砂滤技术之间,填补了这一过滤技术的空白。粉末微滤成膜技术的诞生将与超滤技术争夺市场空间。本技术拟用于去除水中的浊度及COD研究。在本试验中,着重研究微滤成膜技术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较高的跨膜压差条件下进行;第二阶段在较低的跨膜压差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