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the peg-nail structured laser modification of plasma spraye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来源 :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 this study, an innovative peg-nail structured laser mod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which were fabricated by a NiCoCrAlYTa bond coat and a yttria-sta bilized zirconia (YSZ) top coat sprayed by air plasma spraying (APS).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ser modified surface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oughness compared with as-sprayed coatings especially u sing the multi-pulsed laser beam.The laser modified YSZ region consists of a fully dense columnar microstructure.Due to the peg-nail structured laser modification which impenetrate whole top coat and partial bond coat, the average bonding strength of as-sprayed TBCs was improved from8 MPa to 20MPa.
其他文献
采用多孤离子镀技术在高速钢表面制备了A1CrTiSiN超晶格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划痕仪和磨损仪,系统的研究了多孤离子镀过程中氮气分压对AlCrTiSiN超晶格涂层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气分压的AlCrTiSiN超晶格涂层均由纳米的(Cr,Al)N相、(Ti,Al)N相和(Cr,Al)2N相以及非晶态的Si相和Si3N4相组成。与
为改善环氧树脂(EP)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化学改性和物理超声分散技术分别将石墨烯(G)和氧化石墨烯(GO)填充到EP中,制得EP-G/GO复合涂层。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形貌和结构,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表面轮廓仪研究了涂层的结构、断面形貌和摩擦
采用化学刻蚀法在铝合金基体上构筑出不同类型的微纳米结构,并分别使用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硅烷化处理,制备出具有不同润湿性的表面。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床-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所制备表面的形貌和组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不同刻蚀时间对于表面疏水及亲水效果的影响,并且对比了三种不同官能团对于表面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所制备的表面的摩擦性能和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MSDS)为原料合成羟基硅氧烷预聚体,对磷酸铝铬胶黏剂进行改性,并制备MoS2和Sb2 O3为润滑剂的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利用红外光谱(IR)和光电子能谱(XPS)考察改性磷酸盐胶黏剂的结构;对改性磷酸盐涂层进行盐雾试验;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表面和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脉冲频率为2000Hz,占空比80%,高于起弧电压20-30V的沉积电压,分别在电解槽和可移动滴液式装置中,不锈钢基体上进行等离子电解沉积制备出Ni涂层.SEM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滴液式等离子电解沉积所得到的涂层表面突起更为细小,表面更平坦,形成的涂层更厚,且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更良好.此外,在可移动滴液式装置下,成功制备了Ni-Al2O3和Ni-Y2O3涂层,并探究了不同溶液组成浓度对Ni-氧化物
采用热压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在7A52铝合金表面制备出Φ120mm×18mm金属陶瓷梯度复合材料.采用Quanta200扫描电镜、D8Advance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梯度金属陶瓷层及铝合金基体的组织形貌、相结构及成分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ΠMT-3显微硬度仪对梯度复合材料的硬度进行了测试;采用7.62mm穿甲燃烧弹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抗弹性能,实验用枪7.62mm滑膛枪,射距8m,入射角度9
会议
微弧氧化膜层的孔径、孔隙率、生长方向、厚度、粗糙度等直接影响膜层的热控性能(αs-太阳吸收比,εH-半球发射率).本文通过控制微弧氧化电源输出模式、起始脉冲电压、阶梯电压、终止电压、氧化时间、溶液温度等技术参数,控制微弧氧化膜层的择优生长取向、孔径、孔隙率、粗糙度等微观结构;通过目视法对膜层外观及均匀性进行了检测;通过拉带试验对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进行了检测;通过太阳吸收比测试仪及半球发射率测试仪对
采用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在硬质合金上制备了不同缓冲层厚度的类金刚石薄膜.采用纯W靶作为溅射源,溅射气体为Ar,通过改变沉积时间(10、20、30min)来调节不同缓冲层厚度,厚度在180-550nm之间改变;离子束碳源采用C2 H2.通过Raman、XRD、纳米压痕仪、残余应力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对薄膜结构成分、硬度弹性模量、残余应力、表面形貌及厚度等进行表征;利用划痕仪(压头半径100μm)、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通过优化工艺,在单晶硅和高温合金钢衬底上成功制备了CrAlYN-VAg纳米复合薄膜.随后对薄膜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重点讨论了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能和高温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CrAlYN薄膜相比,CrAlYN-VAg纳米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能下降,即前者在1100℃时几乎完全被氧化,而后者在700℃已经完全被氧化;这是因为掺杂导致薄膜结构变得疏松,而空气中的氧很
为了在TC4钛合金上获得具有优良抗冲蚀性能的膜层,利用MEVVA离子源注入和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的复合离子束镀膜技术在TC4钛合金基材表面制备Cr/Cr-N、Ti/TiN、Cr-Ti/Cr-Ti-N、Ti-Al/Ti-Al-N四种体系的多层膜.通过努普显微硬度计、划痕仪、微粒喷浆冲蚀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式显微镜等对不同体系膜层的力学及形貌进行测试表征,着重研究不同膜层体系的抗冲蚀性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