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纤维合成革仿真皮工艺的设计与优化

来源 :2016第十一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皮革协会技术委员会第21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锆鞣剂作为交联剂,选用填充剂及柔软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仿真皮改性.以基布的吸湿性、透水汽性、柔软度及物理机械性能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填充剂及柔软剂的种类、用量及复配工艺进行优化.实验表明,用1%德赛坦RST,5%铝单宁,5 %BA栲胶,10%德赛宝SO,10%科莱恩NLM,5%合成牛蹄油改性后基布的综合性能最佳.与空白基布相比,改性基布的吸湿性提高71.11%,透水汽性提高10.05%,机械性能及增厚增重率明显提高.采用SEM、AFM、接触角及比表面积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基布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基布纤维排列松散,表面结构变化明显,润湿性增加,比表面积增大.
其他文献
PN是一种高档软革合成磷脂加脂剂,由合成磷脂与合成软化剂复配而成。本文首先研究了PN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PN具有较好的离心稳定性,可长期贮存。其较好的乳化渗透性,且与革纤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能使坯革粒面紧实、革身丰满有弹性。将PN与商品软革加脂剂司马PROVOLBA进行应用性能对比的研究表明,PN能赋予皮革较好的柔软、填充性能,给予坯革均匀的柔软度、丝光感及滋润感,并有效解决坯革的松面问题,应
采用L-半胱氨酸为预还原剂,建立了断续流动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皮革中微量砷和锑的方法.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考察了介质和载流酸度、硼氢化钠浓度、L-半胱氨酸浓度和载流流速的影响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结果 表明,在最佳测定条件下,砷和锑的检出限分别为0.35 μg/L和0.22 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和2.8%,回收率分别为93.6%~98.4%和92.2%~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皮革中六六六同系物、滴滴涕同系物、滴滴伊、林丹、甲氧滴滴涕、艾氏剂、狄氏剂、灭蚁灵、环氧七氯、五氯苯甲醚、百菌清等17种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方法.皮革试样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液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浓缩定容后,经DB-5MS石英毛细管柱分离,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全扫描模式定性,选择离子模式定量.结果 表明,17种有机氯类杀虫剂线性范围为10-100
本文通过对皮革样品参数和目标值的选择、样品制备、方法选择、样品分发条件、结果统计和评价方法以及指定值不确定等能力验证方面的工作研究,为组织皮革领域能力验证计划活动的策划者提供参考。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皮革中对苯二胺残留量的方法.试样中残留的对苯二胺由甲醇超声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全扫描定性,选择离子定量.结果 表明,对苯二胺线性范围为0.1-10 μg/mL,r>0.9990,检出限为10 mg/kg,不同加标水平回收率为61.4%-84.7%,RSD≤6.4%(n=6).方法 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皮革中对苯二胺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皮革中氨基酸脱羧基、毛皮鞣剂助染性聚酰胺多胺酚醛树脂分解均可产生多胺类物质.已经证实,多胺类物质具有致癌、致畸性.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皮革材料尚未建立多胺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震荡提取方式,柱前多胺与丹磺酰氯衍生,产物在紫外光区254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由此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皮革中多胺物质的方法.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g/L,其回收率高于91.6
采用熔融缩聚法一步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1)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HBP-2)两种水性端羧基超支化分子,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超支化分子与Cr3+的配位行为,根据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弱变化及两特征吸收峰的摩尔系数之比R值,判定超支化分子配体与Cr3+的配位能力。结果 表明,引入超支化结构能够提高分子与铬
革屑水解液是一个多分散性的高分子体系,采用乌氏粘度法测定其粘均分子量,首先要求出常数K和α值,利用5种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别在其等电点处测定各自的特性粘度,再以lg[η]-lgM作图,所得曲线斜率即为α值,截距即为lgK值.结果 表明:K=-1.196×10-3,α=0.7257.即革屑水解液粘均分子量的计算公式为[η]=1.196× 10-3 M0.7257.
对毛皮进行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模拟太阳光照射对毛皮中甲醛含量的影响,为毛皮制品消费者的安全提供参考信息.设定老化条件为:温度50℃,相对湿度50%,辐照度800 W/m2,光照时间分别为0h、90 h、120 h和150 h.配制的人工碱性汗液作为萃取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老化前后毛皮中的甲醛含量.结果 表明,老化后,毛皮中的甲醛含量下降,且光照时间越长,甲醛含量越低.老化后毛皮中甲醛含量的变化情况与
用荧光示踪技术研究了复鞣过程中丙烯酸树脂(AR)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他复鞣剂对AR在牛皮铬鞣革内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AR相对分子质量(5000~200000范围内)的增大,AR在革内的渗透深度和成革的机械性能基本不变,但成革的厚度略有增加,柔软度则逐渐降低;与其它阴离子型复鞣剂共同复鞣可以强化丙烯酸树脂在革内的传质。复鞣时通过选择合适分子量的AR或者合理复配其它复鞣剂可调控AR在革内的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