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颐和园接收过程述论

来源 :2017年三山五园区域文化认知与传播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物古迹,颐和园具有明晰的权责归属,在战后的接收中,颐和园并不算做敌伪产业,国民党当局对颐和园的接收工作进行得比较平和,没有出现像其他有明显经济利益的单位接收时的混乱与争抢,没有陷入“劫收”闹剧。这有利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接下来短暂和平时期的经营开展。新的事务所组织规程较抗战前并没有做出重大修改,这样的组织规程是抗战前近十年时间,北平特别市政府管理颐和园事务所经营摸索的结果。
其他文献
"坦坦荡荡"属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乃后湖西岸的一处园中园.其园林布局与杭州西湖的"玉泉鱼跃"相似,池周舍下有鱼数干头,系清帝饲养与观赏金鱼之处,俗称"金鱼池".本景占地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圆明园百景图志》介绍了坦坦荡荡的陈设、布置及其功能.贺艳和刘川曾试图对坦坦荡荡进行复原设计.踟清世宗、清高宗和清仁宗在圆明园园居之时,常常驾临坦坦荡荡游览、读书,并留下不少诗文.可是,迄今
本文从清帝数量可观的咏竹咏景御制诗入手,对圆明园竹景观和文化略作探析,期望由此对圆明园以植物继承古典园林的传统和文化略窥一二。
由于年代久远,书翰遗墨传世有限。石刻延长了宣纸的寿命,保存了历代名家的墨迹,使书法艺术得以传之后世。石刻既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清代书法艺术的中兴和金石学的昌盛,与清朝帝王认同并积极学习汉文化有关。他们不仅收藏、鉴赏、临写、刊刻历代名家书作和法帖,为中国书法艺术保存了珍贵的史料,还大多勤于临池,常将御笔书写的诗文题咏,刻留于各处的匾额、碑石之上
圆明园的遗址构成以清代建筑基址、山形水系、历史园路、历史植被和历史桥梁为主,历史碑刻、建筑构件等为辅。从材质来看主要有砖、石、木和夯土。从分布空间看主要有露天遗址和埋藏遗址。本次调研主要是针对露天建筑基址、残存桥涵、部分假山,分景区调研这些遗址的可见情况,分析可见遗迹的保存现状,并提出展示规划意见。
如园遗址是圆明园乃至国内园林遗址中罕有的遗存最丰富、格局最完整的案例之一。芝兰室作为如园主要单体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历史上多次易名改建,后遭大火焚毁,直到现今遗址考古发掘完毕,埋藏在建筑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渐显露。首先,芝兰室东、西、南三面环水,假山叠石环绕,视野开阔,芝兰扑鼻,环境素雅,是清代皇家园林中建筑本体和谐融于自然环境之中的典型实例之一,展现了清代帝王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良好的审美追求,
圆明园旧藏的历代名人书画,是所有圆明园藏品中最珍贵的一类文物,是真正具有研究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发掘圆明园珍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向。如果想要对流失于海外的书画进行追讨,势必要掌握合理的方法,深入地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掌握准确的文物信息与数据。对圆明园旧藏书画的考略,仅仅是找回文物的第一步。
圆明园含经堂遗址出土一件铜制佛像(编号为H-T0918:1),发掘报告将这一器物归类为"无量寿佛".含经堂遗址出土"铜佛像"仅此一件,该铜佛像出土于"神心妙达"戏楼东宫墙外垫土中,其造型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着天冠,梳高髻,颈戴项圈,袒胸,身披璎珞.右手捧宝瓶,左手作禅定印.在莲花座底缘中间,有细线阴刻楷书"地天母"三字.器型完整,通高15.4厘米,底座宽12.5厘米,厚9厘米.圆明园含经堂遗址出
作者目睹了圆明园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参与了一些具体工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回顾”,当然是指自身所经历、所见证的,这里所说的“观察”,则不单单是对圆明园遗址公园或圆明园管理处工作情况的观察,而是着眼于整个圆明园事业,立足于十年来各级领导、管理机构、专家学者、行业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为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事业所进行的不懈努力、主要成果及经验教训,观察的对象既是有形、具象的圆明园,同时
谐趣园、霁清轩两座园子自乾隆朝始建,几经修缮、增改,至今已与原初之貌有一定差别,并且由于历代修改情况记录不全,不甚清晰,因而有必要对其建筑及所见景观按时间进行梳理。同时,结合两座园子的现状,就所见之景进行古今对比,以探析景观的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进而以此为保护利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提供一些借鉴性思路。
新中式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自然离不开古典造园的特点框景、障景、抑景、对景、借景、漏景、夹景、添景等经典手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现代简约的元素或者结合不同的风格进行设计。除此之外,结合现代的景观元素,共同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现代景观与古典的结合不单单拘泥于造园手法的运用,还有在色彩的运用上。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