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开发勘探中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断控流体混合与石油幕式运移

来源 :2007年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地区,砂岩中显微尺度上的烃类环带方解石可能是断裂带地区油气幕式运移的一个重要地质地球化学化石记录。不过,先前已有很多报道,环带方解石的形成并不一定与外来流体的叠加混合,以及断裂的活动有联系,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工作,研究不同环带方解石成因之间的差异,以使我们对断控流体混合和石油幕式运移的认识更为深入、细致。
其他文献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包体测温、测压,矿脉与围岩中石英杂质含量的对比,X衍射数据的对比,红外光谱谱学特征的对比等,获得苗儿山成矿区热液型铀矿床成矿时矿液的压力大于围岩的静压力,脉动扩展是矿液压裂作用的主要特征。因此,矿脉的形成除构造差异应力外,矿液的液压在成矿中起了重要作用。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目前已探明的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床与岩浆岩无明显的时空关系,矿体主要受高角度的断层控制,赋矿岩石为中三叠统许满组至边阳组的含钙质细砂岩和泥岩(陈懋弘,2007)。主要的矿化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汞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等。含砷黄铁矿和脉石英是最主要的矿化蚀变标志物。
本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1)早期矽卡岩化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子矿物多相为主,个别包裹体中包含有不透明金属矿物(石榴石中),包裹体最终均一方式是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表明早期阶段流体为高温、高盐度不饱和流体。含金属子矿物的存在,表明含矿流体在早期阶段以卤化物的形式进行搬运。(2)磁铁矿化阶段,包裹体以含子矿物多相为主(粒硅镁石中),这类包裹体多数通过子矿物的溶解而均一,流体盐度最高,此阶段流体为过渡
平落坝气田上三叠统须二段气藏砂岩储层样品中观测到的流体包裹体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的微裂隙、方解石脉或方解石胶结物中,具有个体较小(3~6μm)和形态不规则的特点。储层中的有机包裹体类型及其丰度可反映油气演化的程度和油气丰度。根据砂岩储层中的有机包裹体特征、组合类型、荧光、产状及分布等,可将储层中的油气演化和运聚划分为三个阶段:烃源岩低成熟早期生油气阶段、烃源岩成熟大量生油气阶段和高一过成熟时期干酪根
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已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冰点测定及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分析,主要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南八仙、马北一号等构造第三系油气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
探讨中国许多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个油气系统控油、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遭受多期破坏,油气藏形成跨越多个构造期的特点,具体到一个油气藏或油气聚集带,目前油藏中的可动油可能来源于多套烃源岩,为多期次充注混合而成。如果不能识别多套烃源岩生成烃类或不同期次充注烃类端元特征,实际上难以准确厘定出多套烃源岩供油和多期次充注。
本文从盆地沉积砂岩、灰岩的包裹体热爆法测温中,可以获得盆地古地温、古地温演化史的信息,有时可以闻到某些样品释放出的石油(有机质)气味。闻到石油气味表明样品中有石油包裹体的存在,沉积盆地有生油条件,有望找到油气田。含石油包裹体样品产出部位可能就是储油层,因此它可以作为寻找油气的直接标志。
辽河油田和我国东部许多老油田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之后,剩余资源量主要分布在深层(埋深>3500m)的岩性油气藏中。因此,深层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规律研究就成为各油田增产上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测试和成藏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探讨油气运移的时间,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为辽河西部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深层预探提供科学的依据。
济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坳陷内不同地区沉积埋藏以及构造演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地质构造的差异可能会造成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研究这种差异性,不仅可以提高本区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尤其对勘探中后期寻找深层及隐蔽油气藏意义重大。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济阳坳陷东营、沾化两个主要的含油气区的油气充注期次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地区的沉积埋藏及生烃演化史,确定了成藏时间和成藏深度,证实了济
依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冰点温度测定、含油包裹体丰度(GOI)、颗粒及有机物三维荧光(QGF和QGF-E)分析,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构造第三系油气储层样品(砂岩、油砂和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进行了研究。